第14版:深 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化创造就业岗位 城镇化增进载体功能 产业化促进增产增收
转身份不如有工作
——河北廊坊“三化共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王文珩
河北廊坊通过城市化建设,使100多万农民走出农村成为产业工人。 雷汉发摄

“我的2亩玉米能卖3000元钱,4亩果树能挣4万多元,还有5亩土地每年的流转租金4500元,加上我打工的收入,全家一年能收入10来万元。”盛夏,记者来到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前店村。村民姜立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家里收入,喜上眉梢,“今年还能多挣点儿!村里新引进的雨顺农产品专业合作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老伴儿也有了收入。”

姜立家的好日子,得益于廊坊市立足“小城市、大农村”市情,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以工业化创造供给需求,以城镇化强化载体功能,产业化促进群众增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实力、改善群众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624元,居全省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廊坊市共有120万农民转换身份进入二、三产业。

百万农民变工人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业化是促进两者融合的重要媒介,而发展城镇产业则是促进农民进入城镇的重要途径。河北廊坊市农村积极发展工业企业,100多万农民通过身份转换进入了工业生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例达到14.9%。

对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后面貌一新的永清县九兴区,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后续发展问题。“我们根据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绿野仙庄、大千世界森林温泉度假村等16个旅游服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580个。”永清县韩村镇人大主席于建波说,韩村镇还将深挖现有的农产品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农业观光、农家接待等乡村旅游产业,使工资收入、自主经营收入、农业旅游收入等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调查显示,通过在133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和53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率先实践,引导扶持,廊坊市已启动实施一产项目28个、二产项目445个、三产项目321个,总投资157亿元,带动了2.1万农户增收致富。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两者互动,廊坊十分重视城镇化的载体功能培育,在全市实施了中心城市扩容、南北两翼并驱空间发展策略,优化提升“一体两翼”城镇空间布局。中部以建设区域中心为目标,提升资源要素综合承载能力;北部以承接首都功能转移、产业外溢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首都经济圈特色化服务中心、京唐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廊坊市域副中心”;南部以完善区域交通平台为支撑,做大城镇规模,打造对接天津产业发展的前沿区和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通过这种城镇化的带动,廊坊城镇化带动的载体功能凸显,其中三河市的燕郊镇、固安县的牛坨镇、霸州市的胜芳镇、大厂县的夏垫镇、永清县的韩村镇等乡镇很快成了县域经济的中心城镇,有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县城所在地城镇。以三河市的燕郊镇为例,通过产城互动的协调发展,该镇地界上诞生了燕郊开发区,不仅建成区面积5年间增长了近两倍,同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养生等产业门类。

园区就业拿高薪

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园区是最好的承载平台,更是借鉴工业理念和方法推进现代农业的积极探索。目前,围绕主导产业,廊坊建成了37个规模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其中,三河汇福科技产业园区、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10个为市级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3年,10大产业化示范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

三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已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该区每年都面向农村居民,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向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向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同时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该区还建立了以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就学资助等为重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体系,让农民共享全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目前,该区内农产品商品化率95%;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2个,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988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区内核心企业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直接吸纳燕郊镇等劳动力3000人就业,成为蓝领工人,这些蓝领月平均工资近3600元,在当地已经算高薪。同时也带动了运输、包装、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业人员近万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