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襄阳:
“领舞”汉江生态经济带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杨 戈

汉江流域湖北省内的十堰、荆门、随州等10个城市的主要负责人日前齐聚古城襄阳,共商汉江生态经济带合作发展大计。10个城市在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建议做好规划引领,将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创新区域综合协调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探索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开放与开发并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汉江全长1532公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流域在湖北省境内干流870公里,占全长的55.25%,流经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武汉部分地区。汉江中下游流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省56%,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近40%。

今年年初,湖北省提出加快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把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如果说长江干流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汉江则连结着华中、中原、西北、西南四大经济区。在长江与欧亚大陆桥相距近千公里的南北区间内,汉江是仅有的一条经济走廊,战略地位十分显要,将其打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带”,有利于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是顺势而为。汉江流域必须与长江流域联动,才能将汉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说,襄阳有区位优势,在流域城市中经济总量又相对较大,要充分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龙头。

1996年,国务院就将当时的襄樊市明确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2003年襄樊市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已具备基本条件。”王君正告诉记者,作为汉江流域仅次于武汉的城市,襄阳在经济、交通、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责无旁贷。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分析说,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政策体制的独特性优势。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新的领导体制是襄阳的政策机制优势,在汉江经济带内具有唯一性,资源聚集效应显著。

其次,是地理交通的区位性优势。襄阳地处武汉、中原、关天、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中心,3条铁路大动脉交会,2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贯通全境,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可实现区域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第三,是经济规模总量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领先性优势。襄阳是全国、全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产业体系较为健全,工业基础扎实,农业优势明显,具备成为核心龙头的潜力。

2013年12月,襄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襄阳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全国知名的山水园林城市。市长别必雄告诉记者,在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上,襄阳已描绘出发展蓝图——

首先,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按照“一主(襄阳城区)两副(枣阳、河谷组群)三支撑(宜城、南漳、保康)多支点(12个重点镇)”的城镇空间布局,打造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的大都市城镇体系,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其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统筹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市场半径,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建设汉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集聚区、鄂西北农副产品基地、汉江流域物流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地。

第三,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塑“七省通衢”枢纽地位。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搭建“三横三纵”的铁路网络骨架,强化汉江航运大通道,破解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建设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重要铁路货运枢纽、全国内河重要航运枢纽、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成横跨中西部、联通南北方的汉江生态经济带立交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