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沙茶面,是个很奇怪的小吃了。奇怪的原因是,这种从儿时开始就喜欢的小吃,竟然普及程度是如此之差——同属闽南许多小吃都相近的泉州、漳州等地都没有这玩意儿,甚至出了厦门岛,只过了一座桥的同属厦门的集美区都少看到。不像其他小吃如扁食,四川叫抄手,北京叫馄饨,其实都是一个相似的小吃,遍布全国。
其实,沙茶面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用了一种有东南亚特色的至今我仍然不知道成分的“沙茶”加上花生酱等久滚成浓汤。煮食的方法也简单,将面在滚水中一捞,加入同样在滚水中一捞的香菜或豆芽,再由客人选择性加入各种荦料,淋上沙茶浓汤,即成。
真的是立等可取了——我一般都是吃八元钱一碗加豆干和海蛎的那种,原因当然是便宜而且觉得沙茶面就应该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位朋友硬拉我去吃“全厦门最好的沙茶面”,每碗二十几元的那种。在此之前我实在想不出一碗沙茶面可以卖到二十几元,于是,吃。
端上来才知道,所谓最好,并非味道最好,而是比如你荤料加猪腰花,一碗满满的竟然有半碗是腰花,而我想吃的沙茶面却只有很少的一点了。如此,当然一碗收你二十几元没商量而且也是公平的。
结果是,我觉得吃得并不爽而且又不能说“不好”。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有许多时候,你真的不能说不好,但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那年搬新家,朋友好意送我一个工艺品——青石影雕。影雕是惠安一绝,用手工一点一点在青石上慢慢雕出来的,形成明暗,构成一幅图画,其价值在雕功上。问题是,朋友送的影雕居然是一张大型的百元人民币!
工艺真的很好,拿一张真钞与它对比,绝对一模一样,不能说“不好”。但是,要拿它怎么办?摆出来明显太俗又铜臭味十足;转送别人也不合适。最后只能丢在杂物间了事。
每次看到这个影雕,就想起沙茶面。于是就感觉世界上的事物真的是奇妙——一块石头居然可以和一碗面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