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3时开始,甘肃兰州市安监、环保、建设、公安等部门和市检察院、西固区政府组成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威立雅水务集团4号、3号自流沟水体苯超标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取证。根据调查,环保专家初步判断,兰州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4月13日下午,在兰州市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说,通过采取现场勘查、查阅资料和外围挖探相结合的方法,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得出这一结论。
“我们采取开挖探坑的方法,查找到导致水体苯超标的方位。”郑志强介绍说,从4月11日下午3时开始,调查组在威立雅水务公司自流沟两侧开挖了12个探坑,从其中七八个坑内发现大量含油污水,并累计抽排含油污水约800吨。“含油污水深度基本上都在1米左右。”郑志强说。
为确定地下污水的范围,4月12日,调查组又扩大区域,开挖了14个探坑,对坑内含油污水进行了采样。既然“罪魁祸首”找到了,那么,这些大量的含油污水从何而来?
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初步判定,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的形成有两个可能: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从现场和资料查证,最有说服力的是这两个原因。”同时,郑志强表示,通过排查,自来水厂附近的兰州石化生产装置近期运行未见异常,但兰州石化是一家50多年的炼油化工企业,不排除企业以往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积攒形成污水的可能性。
兰州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柠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根据甘肃省环境监测站、省疾控中心4月13日1时以来对安宁区每隔两小时所取8个批次水样的监测结果,安宁区自来水苯指标范围在7.86微克/升至1.12微克/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征求专家意见,兰州市决定从4月13日17时开始,对安宁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免费发放应急拉运送水和瓶装水、罐装水,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饮用自来水。在此之前,兰州市已根据监测结果解除了城关区、七里河区的应急措施。
针对目前事件处置进展,4月13日上午,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再次部署。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指出,目前当务之急是彻底查清确定污染原因、有效阻断污染源、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同时列出污染源治理的“时间表”,科学确定治理方案,尽快调集所需管道材料,抓紧时间施工,确保应急供水工程如期投运。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市正采取超常规24小时连续作业的办法,开展自来水管网的抢修和恢复工作,以尽快全面恢复自来水满负荷供应。同时,保持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的频率,密切监测自来水厂和4区尤其是西固区和安宁区的水质变化,及时向市民如实通报情况,一方面为找出苯超标源提供数据支撑,一方面引导水质已经达标的城区居民消除顾虑,放心饮用达标的自来水。
据介绍,下一步,事故调查组将对从开挖探坑中提取的含油废水成分进行化验,从技术层面核实地下含油污水与自流沟内苯超标水体的关联性,并对自来水厂4号、3号自流沟内的具体泄漏点位进行实地勘查核实。“威立雅公司4月10日下午3点半发现出厂水苯含量超标,在11日凌晨上报了市建设部门,市委市政府7点半接到报告,通知我们8点到威立雅公司参加会议。”对于市民质疑强烈的此次事件是否存在延报的问题,郑志强表示,将对供水企业威立雅公司从发现苯超标到报告的各个环节逐一调查取证,以确定是否存在违规延报。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13日的专题会议上强调,要坚决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针对此次事件,王三运提出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科学制定方案,加快处置进度,缩短治理时间,让群众尽快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治本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群众关切,采取封闭固化等方式切断和阻隔污染源,着眼避开污染区域搞好治理规划,从源头上解决好稳定安全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