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改革新机遇
本报记者 祝惠春 李春霞
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发言。 本报记者 李春霞摄
在“建设陆海丝绸之路”分组讨论上,美国基辛格协会副会长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发言。
本报记者 李春霞摄

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中外代表共同研讨中国的改革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空间和机遇。普遍认为,在改革蓝图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点与世界经济增长点高度契合。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改革,将拓展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陆海丝绸之路

拓展中外 合作空间

中国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是与会中外专家关注的热点。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货物贸易量去年世界第一。但是东部或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0%,人口近60%,但只占全国进出口的14%,吸引外资的17%,对外投资的22%,GDP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中西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东部产能向中西部的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与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相对过去更重视发达市场,如今全方位开放引进来或走出去并重,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加强经济合作,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一带一路”建设将助力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美国基辛格协会副会长乔舒亚·库珀·雷默认为,建立新的丝绸之路将带来更多的平等性、互通性,“一带一路”倡议将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但亚洲也面临不少新老问题,比如亚洲的区域一体化水平与欧洲、北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亚洲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或不连不通,或连而不通,或通而不畅,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了障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表示,不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方除了个别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自己发展,还要和周边的国家一起发展。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德·诺兰认为,中国基础设施的增长在释放市场力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受到了基础设施的制约,南亚和东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行广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国际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在共同利益,这些项目可以刺激增长,增强本地区全球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

创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中国要把十几亿的人口继续进行城镇化,脱离贫困,这需要非常坚定的决心、明确的路线图和负责任的态度。她对此有信心,中国能够很好地迎接这些挑战,因为过去已经证明中国具备这样的能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随着国内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城乡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镇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城镇化如果方向对头、目标正确,会成为经济发展持续的动力。但如果引导不好,仍走过去的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路子,则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必将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创造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民工进城落户,一方面推动城市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投资,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消费升级来带动更大的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则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对此,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表示,政府应该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财政体系来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另外也需要用经济的手段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世界银行愿意在相关方面和中国合作。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表示,先进的技术可以使居民住宅更加智能化,让楼宇更加智能化,使得交通更加有效率,使得城市更加环保和有效。用先进的技术作动力,可以节约新型城镇化中的资源和能源,他希望智能城市的相关技术带来社会的效益和经济的回报。

扩大服务业

“蝴蝶效应”引发发展共振

2013年,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46%,第一次超过制造业与建筑业产值总和。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的“生产者模式”转换为“消费者模式”将成为世界机遇也是与会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为国际贸易伙伴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东亚国家、美国和欧洲。“从现在到2015年,中国的服务经济总量可能增加12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4万亿到6万亿美元的贸易额将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实现,这是真正的好兆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奥斯坦·古斯比认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远超其他产业,如果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其带来的就业率相当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10%,中国经济将再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随着中国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逐步开放,外资企业也将享受更为完善、公平的投资环境与竞争机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测,外资银行的风险管控机制及现代管理是中国金融部门所缺乏的,中国金融部门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外方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斯蒂格利茨建议,中国在初始阶段可将发展重点放在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上,即分配和交易密集型产业,如批发零售贸易、国内交通等领域,“一旦这些基础设施开始运营,中国就可以更好地向以创新为驱动的后工业化社会过渡,全面提升生产力。”

与会专家认为,金融服务产品或将成为外国投资者最青睐的投资领域之一。德意志银行联系首席执行官于尔根·费琛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金融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愿意增持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国政府需要加快培育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需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