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提升 经济活力
□ 欧阳优

各发达国家正在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能否抓住机遇瞄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赢得先机,不仅关系到“中国制造”的命运,也关系到中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当下,中国制造业规模已坐上世界头把交椅,却大而不强。正如美国兰德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里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所言,“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必须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目前,创新并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特征。”“大而不强”表现在过度依赖于低人力成本、高资源消耗的环境代价、技术水平低、企业满意度低以及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等方面。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向创新驱动,向产业链的高附加价值端转移。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以“一主多翼”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其重要特征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和制造领域的深度结合。各发达国家摩拳擦掌,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抢占产业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如美国提出“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欧洲推出“未来工厂计划”等,瞄准的都是以新技术突破为支撑的新型高端制造业,以此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这新一轮产业革命面前,如何抓住机遇,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进而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新起点上,中国制造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制造依然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如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十分庞大,如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跃升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利用好这些优势,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挑战,让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还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正如徐匡迪院士所建议的那样,中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不仅要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群体,还要发挥改革红利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多发挥市场作用,让企业真正把创新作为占领市场的“终极武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