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几乎相当于将全国人口运上两次还要多。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春运客流最高峰时高出平时客流量的40%,这不仅意味着春运期间的运力已被发挥到极限,更在安全运营、组织协调以及服务沟通等各个层面对政府部门的春运综合能力提出考验。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交通工具及工作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事故风险更大。从气象条件来看,每年春运期间我国许多地区往往处于降雪、雾霾、冰冻、低温寒潮等恶劣天气高发期,这也给运输安全、事故应急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数据显示,近5年来春运期间我国发生事故9.6万起,死亡2.8万人。每年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要求各地督促客运站严格执行出站检查、营运客车安全例检和危险品查堵,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监控,严禁“带病上岗”。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密切掌握天气变化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严格除冰防冰,严禁飞机在带冰、雪、霜等低于安全标准的情况下起飞。中国铁路总公司则要求强化运输设备检查检测和维修,严格落实实名制验证和控制列车超员规定,还要严格危险品的查堵工作。
从历年的春运经验来看,保障春运安全既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可用运能、搞好车流疏导、做好应急备灾等组织准备,也需要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引导旅客错峰出行以及重要物资运输统筹等协调手段。
在运输组织方面,高峰时段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运力作用,根据需要组织旅游客车参加春运,必要时和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动员企事业单位的车辆依法、依规、有序参加中短途客运。针对可能出现的客流异常、旅客大面积滞留、交通安全事故等,还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响应等级、响应范围。此外,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实施小客车收费公路免费通行,这有可能导致车流量急剧增加,也需完善相应措施。
在运输协调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需要加强协作、资源共享。铁路部门用好用足高铁能力,公路则需发挥中短途优势,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相互补充作用。客流调节方面,目前我国春运的主要客流是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运输部门与教育部门可以统筹安排高校错开放假和开学时间调峰出行。据了解,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今年新开发了一个功能,统计各个高校的放假和开学时间,提供给交通部门,掌握各地学生流高峰时间。地方政府则需协调大型企业错开务工人员返乡时间。
春运高峰期间,道路拥堵、旅客滞留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就要求运输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做好车站、码头等处的候乘服务,并与干线运输主动对接。
涉及春运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也很重要。春运组织方如地方政府和气象、供电、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部门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从春运开始
齐 慧
去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完成了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职能的整合,今年春运也是交通运输部门大部制改革后的首个春运。如果说前些年春运期间的这种协同配合,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的话,那么在完成了这次整合明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标之后,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就不再仅仅只是一项配合性工作,更要扎实地推进。利用春运这种极端情况来进行“大考”,不断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既能高效率地利用我国的运输资源,又能有效缓解春运难,更能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增添一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