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
技术创新打造东线之源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陈莹莹

“江苏的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完成,新建、改造的18座泵站全部建成,新开挖和拓浚的河道工程全面贯通,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吕振霖高兴地说。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源头,工程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和延伸,采取运河线、运西线双线调水,两条调水线路全长近1000公里。

“始于缺水、源自江苏”,在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劲松看来,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取水的源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规划的源头,还是跨流域调水实践的源头。历史上,苏南和苏北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南富北贫”的差距,这和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密切相关:苏南水网密布,为“鱼米之乡”;而北方却水旱频繁,只能种一些产量不稳的旱作物。为了统筹苏南苏北的区域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江苏开始筹划兴建江水北调工程,在长江边建抽水站,以运河干线作基础向苏北送水。于上世纪60年代初实施修建的江水北调工程,已让江苏省受益多年。

位于江苏扬州市的江都泵站,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同样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实际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是在江苏省原有的“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的。可以说,江苏是名副其实的东线之源。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前,江苏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已覆盖江苏省苏中、苏北7个市、50个县(市),耕地面积4500万亩,实现了多水源并举、诸流域互调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有效地缓解了苏北地区的用水压力。”张劲松介绍说,江水北调工程成功证明了跨流域调水的可行性,为南水北调工程积累了大量关于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水泵是南水北调江苏段工程九级泵站的心脏。提高泵站的可靠性和效率,是江苏段泵站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江苏自主研发了3套大型贯流泵装置、4副水泵叶轮模型,研制了2种新型大型灯泡贯流泵装置结构和竖井贯流泵装置结构型式,提出泵站结构抗振优化设计方法和安全评价,节省设备投资达9000万元以上。江苏水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东升介绍说,江苏建成了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密集的泵站工程集聚群,多项技术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