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为干渴北方引来汩汩清流
本报记者 李 力
江都水利枢纽。刘绵喜摄
景色宜人的淮安四站。 李松柏摄
管理人员在宝应站厂房巡查。 刘绵喜摄
美丽的京杭大运河。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供图

编者按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调蓄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过黄河后调水到山东德州大屯水库,另一路向东到东湖和双王城水库,并与现有引黄济青输水渠道相接,实现向山东半岛供水的目标。

工程主要向江苏、安徽、山东沿线地区提供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调水主干线全长1467千米。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于今年年底前如期建成通水。

岁末时节,气候清冽,但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却水流淙淙、清波荡漾。经多年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近日正式通水。滚滚长江水沿着历经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向干涸的北方地区送去汩汩清泉。

随着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干涸的北方地区,给沿线地区带来勃勃生机,水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将得到提高,生态环境也将逐步得到改善。南水北调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必将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世纪梦想终实现

毛泽东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世纪梦想,经过数十万南水北调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终于逐步成为现实。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经历了几多艰难,也创造了许多辉煌。这项工程绵延了三千里路,完成了数百亿元投资,历经了十一年建设,终于提前实现通水目标,为江苏、安徽、山东三省沿线地区提供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工程建设质量优良。此次正式通水,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通水目标。

这项工程实现了近百亿方调水,让近亿人口受益,年均供水效益达上百亿元。东线一期工程规划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7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南起长江,北至德州,东至威海,涉及江苏、安徽、山东3省的21座地级市和其辖内的71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人。东线已建工程在过去几年中已多次投入防洪排涝和抗旱调水,江苏段工程累计翻水达170亿立方米,山东济平干渠自2005年底建成以来已排洪涝水、送生态水约5亿多立方米,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探索治污新路径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十年攻克被称为“世界第一难”的水质污染难题,干线水质全部达III类标准。

东线一期工程在加强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经过江苏、山东两省地方政府10年不懈努力,在水利、环保、城建、交通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提前实现了通水前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的庄严承诺,沿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东线治污是深刻体现我国水污染治理决心的一项壮举,通过东线调水倒逼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治理之路。按照“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治污体系,通过治污项目的建成达效和沿线地方综合治污措施的实施,东线治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东线十年治污,保障了输水水质,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重点流域治污工程的新模式。

这项工程还属于世界最大规模泵站集群,有13级泵站36万千瓦装机。13个梯级泵站构成了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这些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流量大、年运行时间长,对机组可靠性、运行效率要求高,为实现大型贯流泵机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黄金水道”今又造

如今的京杭运河其实并不是全线贯通的,很多河段早就荒废了,有些只是地图上的一段段虚线而已,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京杭大运河整治的一次重要契机。

这项工程实施后,不仅增加了航运用水,而且对原来的河道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延长了航线,实现了黄河以南运河全线通航,而且航道标准得到了提升,新增吞吐运力上千万吨,相当于新增一条“京沪铁路”运力,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这项工程让千年运河重焕青春,打造出千里“绿色长廊”。工程不仅改善了运河的水质,提高了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而且为大运河赋予了向北方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新功能,运河两岸城市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这项工程所涉及的上百处文物得到妥善保护,成为现代工程尊重历史文化的典范。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涉及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齐鲁文化集聚区。工程建设共涉及重要文物92处。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水利部共同组建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并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其中东线文物保护累计批复投资1.01亿元。

目前东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仅如此,工程建设还为重要文物“让路”、“改线”。在选线论证阶段,各地政府与勘测设计单位就注意绕开沿线上的重要文物,以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工程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历史文化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崇高精神。

这项工程顺利通水,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期待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即将建成及如期通水的好消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