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多年来零售业的发展,人们对“连锁经营”的模式越来越熟悉,从便利店到超市,再到购物中心和专卖店,这些不同的业态中都有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品牌。连锁店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享受。而今天,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连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应用,我国的连锁经营有了20年的起步和发展,是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而近几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变化以及消费者习惯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影响,零售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增速放缓推动行业转型
郭戈平介绍,1997年至2012年间,是我国零售业连锁化程度快速提升的一段时间。15年间,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了100倍,门店数增长了30倍。销售额年增幅超过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不足1%到现在的11%以上。连锁经营的发展促进了零售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仅仅用了20年时间,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便从起步发展到了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力量,引导行业发展。
然而近两年,连锁零售逐步从快速发展过渡到稳定增长期。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增长10.8%,门店数增长8%,这都是对连锁百强企业进行有关统计以来数据最低的一年。
郭戈平认为,进入2013年,零售业增速放缓的趋势没有改变,在有的区域和部分业态中,企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零售行业面临关键转型期,预计2013年我国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在10%左右。
郭戈平说,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增收缓慢。2012年新开店速度明显下降,连锁百强企业新开店速度仅为8%,为10年来最低,2013年预计不超过2012年水平。2013年上半年,企业大多维持较低的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此外,网络零售分流严重,对实体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节支困难。房租、人工、水电费用“三座大山”有增无减。2012年有超市企业出现大幅亏损,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和费用增加明显。另外,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轻。
便利店一枝独秀空间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同有关方面进行的商贸行业典型调查统计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业态是便利店,增长13.3%,高于超市、百货店和专卖店等其他业态的增速。
在零售业增速下滑的总体趋势下,便利店可谓一枝独秀。原因何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认为,食品的主流购买地点还是在实体店,这让电商对便利店和超市的冲击不像百货业那么大。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愿意为便利服务支付高价格,也是其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郭戈平介绍,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多个主要连锁便利店品牌的典型调查显示,2012年便利店营业额增长速度是28%,和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平均10.8%的增长速度相比是很高的。其中,这20个主要便利店品牌同店销售额平均增长高达17%,门店数量增长14%,都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有关业内专家表示,事实上,便利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日本和美国的情况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早在10年前,日本便利店就已超越百货和超市,成为排名第一的零售流通业态。沃尔玛最近两年都强调在美国本土加快小型店的发展,因为这种业态增速更快。
按照便利店业态的发展规律,每3000人就应该拥有一家便利店。例如日本东京有近3700万人,几大便利店品牌的总数超过了4万家。而北京常住人口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北京至少需要7000家便利店,目前的数量却只有千家左右。由此可见,便利店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便利店在即时食品的开发上,服务功能的强化上,特别是在跟网购物流的对接上,都会成为其竞争的优势。”郭戈平说,“虽然很多便利店经济效益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加快。”
进军电商谋求突破
面对压力,企业必须不断谋求转型创新。郭戈平认为,下一步连锁经营企业有两个变革方向。一是从规模数量型向效率效益型转变,从提升经济化管理入手,提高单店效率。郭戈平说,这几年企业费用增长很快,特别是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增长,都是推动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以连锁百强企业为例,2012年房租平均上涨21%,人工成本上涨20.5%,水电费上涨16%。
“前10几年关注的重点是扩张,今后要继续在扩张的基础上提升效率。”郭戈平说。
二是从单一渠道到多渠道的变革。实体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线上和线下多渠道经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中有62家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实现了销售额约300亿元。但是,62家企业中销售过亿元的只有6家,大部分规模还比较小,而且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模式,仍在探索中。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进军电商是零售企业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目前,除了原有的苏宁、银泰等已在电商领域展开拳脚外,大润发、步步高等企业也开始向互联网进军。“尽管传统企业开展电商还没有成熟或成功的模式,但在每个方向上的探索都是积极的,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都是有意义的。”有关专家表示。
同时,强化供应链能力是企业的另一个努力方向。从商品角度,主要包括开发自有品牌,丰富生鲜商品,进行自采自营和基地直采。从周转角度,企业更加注重合理订货与退货,打造高效的物流体系。
此外,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应进一步改变企业服务会员的方式。位置信息、可视化管理、移动解决方案的应用应该进一步得到深入,大数据、云计算也从理论进入实践。这些技术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将不断改变顾客与企业的沟通手段。
业内专家认为,归根到底,行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在模式和动力上寻求突破。前者包括盈利模式、采购模式、营销模式等,后者包括激励机制、创新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