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工人刘苗查——
丈量光明的尺度
□ 吴 浩
在黔滇桂3省区交接的大山中,一个人用12年的青春,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他用汗水为西电东送“保驾护航”。
每当万家灯火时,他总在埋头学习。他撰写的两篇论文,先后被两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收录,用勤奋为西电东送工程输送了智慧。
他就是巡线工刘苗查。皮肤黝黑,背驼得厉害,中专学历,喜欢写诗——

“青春的萌动,寄予远去的银线”

他把自己当成“山大王”,要看好这片大山里的超高压线路。

1978年,刘苗查出生在贵州晴隆县一个偏远的山区苗寨。他上初中时,当地仍然没有用上电。刘苗查决心考电力学校。

“那时考电力学校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县就我一个。”刘苗查回忆时,脸上洋溢着喜悦。

1999年,刘苗查从贵州电力学校毕业,被聘用到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工作。

在巡线岗位上,刘苗查一干就是12年。

天生桥局所处的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周围大山环抱。伴随着云贵高原水电开发、西电东送事业发展,超高压输电线路从少到多,刘苗查巡线的脚步也踏遍了黔滇桂交界的莽莽大山。

“当时被聘用到这里,看条件这么艰苦,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希望了。虽然我待遇很差,但一想到能帮别人用上电,心里很舒服,也就没了浮躁,能够静下心来做点事。”刘苗查淡淡地说。

为了体验巡线的过程,记者和刘苗查一道上路了。

刘苗查怕记者累,就选了地处安农县境内的兴安直流“108号”铁塔,作为此次巡线的目的地。那里的山头要矮一点。

巡线路上,杂草丛生、树枝交错,没有现成的路,同行的几个人循着刘苗查的足迹前行。

刚巡线那几年,刘苗查喜欢用等高线画地图,标注输电铁塔编号、位置,以及周边的村庄、河流、道路、加油站、林木等。这样的笔记有好几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可能没有谁比他更熟悉。

巡线,要艰难地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还要应对各种麻烦。

山里的马蜂窝特别多,输电铁塔上面也有。刘苗查看到马蜂窝,都要躲着走,不敢去碰它们。“以前一个工友不小心碰到马蜂窝,被马蜂追着跑,后来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差点送了命。”

“还有一次巡线路上,我正唱着歌,突然一个山民提着土枪从林子里蹿出来,大喊‘站住’。我被吓了一跳,原来我差点踩到他设下的‘陷阱’,逮野猪用的大铁夹子上。要是踩下去,脚后跟可能就没了。”刘苗查以后巡线就特别小心。

刘苗查说,“山里以前有野猪,有毒蛇,这些年少了。那时候巡线更危险的”。

秋高气爽,我们仍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爬到山头的铁塔下。

刘苗查在铁塔下看了看接地线有没有问题,又用望远镜望了望铁塔上的设备是否正常,最后用相机拍了几张铁塔的照片,并用笔在铁塔上记录了巡线日期和他的名字。

刘苗查说,巡线一般不用登塔,但检修时就要登塔了。有时还要在输电线路上行走,“表演高空跳舞”。

下山时,同行的人几次滑倒在地。穿过一段密林,眼前才出现一条土路。

刘苗查说,“要是在下雪天、下雨天,更不好走”。但巡线工作风雨无阻。

“我就在你点亮的街灯下,

和你在一起”

干巡线的,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亏欠他们太多了。

晚上回来的车上,同行的几个人都睡着了。记者问刘苗查以前巡线时怎么吃饭。

“早上要炒一大盆的蛋炒饭,我能吃两大碗。吃完两大碗后,还要用汤兑着饭再往肚里装一点。还有一次,我早上吃了48个饺子。年轻时吃饭,太猛了!”刘苗查神气地笑着说。

原来,巡线路太长,带设备多的时候,刘苗查就不带干粮了。早晨吃多些,撑一天,等晚上回家再吃饭。“那时没有高速,回家已很晚了。”

记者问他,胃没有什么毛病吗?“干我们这行,老同志可能都有胃痛这个‘职业病’。”他收住了笑容。

10多年的巡线工作,刘苗查体重始终保持在110斤左右,1米70的个头显得单薄瘦小。“有时要高空踩导线带电作业,体重太重的话,干不了。”

超高压输电线路所经过的大山是“没有围墙的工厂”,他把自己当成“山大王”,要看好这片大山里的超高压线路。

2008年春节前,南方遭遇罕见冰雪冰冻灾害,输电铁塔像拧麻花一样倒塌,输电线路损毁严重。

刘苗查和工友们组成“抗冰抢险突击队”,日夜奋战在兴义、贵阳、毕节、独山等地的大山中,足迹遍布大半个贵州省。“保证贵州人民春节能用上电”的宣战书,让他们奋不顾身地扎进了冰天雪地里。

在刘苗查办公室的电脑桌面上,有一张他抗冰时的照片。脸庞浮肿,眼睛像睁不开似的。刘苗查说,他那时好几宿没有睡觉。2月7日是春节,刘苗查没有回家。

“抗冰期间,一位工友的父亲去世了,工友没能及时赶回家。他妻子打电话来,哭着说不知该怎么办。他就叫妻子把老人遗体放在楼梯间里,用被子盖住,等他赶回家料理后事。当时我也在场,大伙儿哭成了一片。”刘苗查眼角泛着亮光,“干巡线的,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亏欠他们太多了。”

“2009年,我在外地防山火,我岳父上午脑溢血刚做完手术,父亲下午又脑溢血住院,事都赶一块了。当时我赶不回去,就我老婆一个人在家里支撑着。”

“老婆以前很少对我说抱怨的话,但上次央视记者来采访时,她对记者说了,还读了她自己作的一首诗,‘当你不在家的时候,夜深了,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看马路上三三两两的情侣经过,很想你;当路灯把我的剪影投放在阳台上,我能够感觉到,我就在你点亮的街灯下,和你在一起’。”刘苗查有些哽咽。

“我为梦想而来”

现代电网的运行维护,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巡线工人只靠两条腿巡线,是会被淘汰的。

刚工作没多久,刘苗查就觉得,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有些属“事后诸葛亮”。“当时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输电铁塔遭受雷击。我对我管理的‘207基’铁塔做了统计分析后发现,铁塔处在迎风面或者是大峡谷,就容易遭到雷击。”2001年,刘苗查撰写了第一篇论文——《500千伏天贵线雷电易击点和易击段的分析》。

“这篇论文没有发表,不过通过写这篇论文,我把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防范雷电的技术手段都摸清楚了。”刘苗查没想到的是,他的研究派上了用场。

“当时,我们天生桥局管辖的220千伏线路安装避雷器,专家说得装70支,一支避雷器2万多元。我就提建议,只在易遭雷击的铁塔上装避雷器,总共才装了12支。自那以后,这条线路没发生过雷击跳闸。”刘苗查说,“公司资金紧张,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此,刘苗查再没有放下写论文的笔。

中专毕业生的刘苗查写论文,在天生桥局是件新鲜事。当时,局里写论文的人寥寥无几。但刘苗查坚定地认为,“现代电网的运行维护,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巡线工人只靠两条腿巡线,是会被淘汰的”。

2005年,刘苗查在参与验收国内第一条高海拔紧凑型线路“罗百I回”时,发现相-相之间(交流电塔的两根输电线之间)距离太短,可能引发线路跳闸。他向工程部提出了这个技术缺陷,并获得及时整改,确保了该工程一次送电成功并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让更多同行认识到这一工程缺陷,刘苗查撰写了《关于紧凑型输电线路耐张塔相-相电气距离的思考》。2006年,该论文被第二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收录,他被邀请到北京参会,是会议代表中惟一的线路工人,惟一的中专毕业生。

2009年底至2010年初,南方持续干旱,山火频发,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威胁到西电东送主网架安全。刘苗查大胆地提出,“山火使空气由不良导体变成了良导体”这一观点。一篇《浅析电网山火跳闸与预防》的论文出炉,入选第四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刘苗查再次登上国际会议讲台并宣讲了他的论文。

刘苗查说,“我没有因‘粗活巡线工’的职业选择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为梦想而来,为万家灯火而来”。

两年前,刘苗查通过“转正考试”,成为天生桥局一名正式员工。今年,他走上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平果培训基地的讲台,向更多的巡线工人传授电网运行维护知识。

“大山中深处的一朵朵浪花,点亮了万家灯火的灿烂”。在万家灯火的背后,像刘苗查一样的巡线工人,正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银线的尺度,丈量光明的尺度”。在莽莽大山中,用汗水和智慧践行着光明的梦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