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出现的审批事项“越减越肥”怪圈说明,不少地方政府对审批权力过于迷恋。只有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合力
近半年多来,国务院各部门带头深化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大刀阔斧地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开了好头。各地政府也纷纷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核、清理、下放,从偏重管理向加强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这些举措,减少了对市场主体的约束,提高了行政效力,激发了企业和个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但也要看到,在简政放权过程中,一些地方担心权力削弱、利益受损不愿放,担心失去管理抓手不敢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上放下不放、头转身不转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审批事项“越减越肥”怪圈就说明,不少地方政府还存有很大惰性,对审批权力还过于迷恋。近期,媒体曝光的一批群众“办证难”事件,更是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简政放权面临的任务仍很重。
简政放权须上下联动。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直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是职能转变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地方政府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合力,让简政放权的“红利”惠及更大范围。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这是决不允许的。
地方简政放权重在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敢放”、“真放”。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进一步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让各项改革工作“无缝对接”。还要进一步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核实,不等待、不扯皮、不拖沓,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也不能掺水分、搞截流。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绝非要地方“大撒手”。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协调运转,车才能跑稳跑好跑快。从国务院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面临着放权和监管双重责任,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按照统一部署,真正把该放的权放下去,切实防止边减边增、明放暗收。另一方面,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真正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否则就难以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