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寿公园: 当好雨水“中转站”
本报记者 郎 冰

今年入夏以来,北京的雨水尤为充沛,在给市民送来清凉的同时,也增加了市政排水的压力。如何利用好可贵的雨水资源?作为城市“绿肺”的北京西城区万寿公园,因地制宜,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把过去发愁怎样才能尽快排出的雨水,变成改善环境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并积极当好雨水“中转站”,对市政排水起到了良好调节作用。

万寿公园位于居民稠密区,是北京市第一座老年公园。夏日里,漫步在公园,闹中取静,随处可见老人孩子们或欢笑玩耍,或锻炼放松怡然自乐。如此优美的环境,离不开公园的高质量管理。万寿公园绿地3万平方米,栽种各种树木1万多株,绿化覆盖率79.2%,绿化用水占全园用水总量的90%以上。在水资源高度紧缺的北京,如何高效用水,一直是万寿公园管理者关注的难点。

“大概10年前,我们就进行了全园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明显。即便是去年7·21暴雨时,公园也在30分钟内,就排掉了全部积水。”作为园林工作者,万寿公园管理处主任祝亚利的节水意识很强。早在2004年,万寿公园便在北京市、区节水办专家的点拨下,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雨水渗水井+渗水沟+渗水透气砖+景观水池调节”的节水管理模式。

“我们当时新建了5个雨水渗水井,并用1500米管道将这5个渗水井连通,建成雨水回灌利用系统。雨水通过渗透井会进入市政排水管道,可以说,这是公益性的。”万寿公园属于周边区域的低洼带,每当下雨形成地表径流时,都会有大量雨水回灌到公园中。“渗水井的排水效果非常明显,去年7·21暴雨时,5个深4米、平均直径1.6米的水井集满雨水,一晚便将雨水全部排空。”祝亚利表示,“由于占地面积小,集水效果显著,预计今明两年,我们还会增建至少6个渗水井,加强节水力度。”

除了用好每年汛期时“来势汹汹”的雨水,万寿公园也没有忽视日常的零星小雨。透水砖,就是做好日常雨水收集的利器。记者注意到,公园内道路及广场的地面都铺着青灰色的渗水透气砖,不但古朴典雅,踩上去还感到松软舒适,为大家增添了步行的乐趣。“这种砖利于雨水渗透,可延长雨水湿润地被植物的时间,起到调节空气湿度、节约用水的作用。”祝亚利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全园近7000平方米相对松软的渗水透气砖,我们与各驻园单位沟通,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入园。”

点滴汇聚而成的雨水,也让这座小公园多了几分灵动的美丽。万寿公园人气最旺的景点当属两座景观水池。每年春季,繁花盛开,吸引了很多人拍照留影。这两座水池的水源就是雨水,既可以在雨季大量收集雨水,减少人工注水成本。又高效调节了公园的空气湿度。此外,万寿公园还建了两条100平方米节水沟,节水沟作为下沉式绿地,也收到了绿化与集水排水的双重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