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与京杭大运河水质有关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放流2000余万尾鱼苗改善水质;南水北调山东段输水干线测点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山东、江苏、浙江三省通过建湿地、实施尾水导流工程、截污纳管工程,打造清水廊道等,努力修复运河生态——
力争生活污水“零直排”
杭州完成3300多个截污纳管工程
本报讯 记者黄平、实习生杨柳报道:初夏时节,漫步在杭州市拱墅区运河畔,穿过民居小巷,就是下着雨也被千年运河缓缓流淌的秀美感折服,“好想久居在此。”不少游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里曾经是另一番光景——路面坑坑洼洼,一遇大雨,污水四溢,老百姓苦不堪言。去年年初,浙江省测绘大队实地调查后发现,85%的污染来自生活污水,改善水质的根本就是截污纳管。
所谓截污纳管,就是将排入河道或是其他散排的污水经过污水系统收集,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彻底分流。地下水管网常被比作城市的地下“毛细血管”,因此截污纳管就是打通地下“毛细血管”,从而整体改善运河水质的综合整治工程。2012年8月,重工路污水管网开通,周边54家公建单位陆续实施了截污纳管,每天近万吨污水不再流向周边河道后流入运河,而是全部通过管网进入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
截污纳管是一项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工程,是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十多年来,杭州市先后投入资金9.35亿元,累计完成截污纳管工程3300余个,其中,污水收集系统项目649个、生活小区项目1181个和公建单位项目1509个。新增截污量50余万立方米/天。仅拱墅区,去年就完成了30个老小区截污纳管改造。今后几年,拱墅区计划对生活污水截污纳管量每年新增1万吨。
与此同时,拱墅区还引入优质水源对运河河道实施科学引配水,采取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多种举措,提升河道水质。随着半山、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拱墅区范围内相继有46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转迁,运河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善。
拱墅区委书记许明表示,今年拱墅区启动截污纳管清洁水体专项行动,通过截污纳管、河道建设等措施,由南向北实施计划为期3年的河道污染源综合整治,让内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面实现运河沿线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实现“零直排”。
治理荆马河关闭排污口
徐州尾水导流工程成就清水廊道
本报讯 记者薛海燕 陈莹莹报道:荆马河污水处理厂厂长赵传义见证了荆马河的变化。10年前,整个徐州北部的生活污水都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荆马河,再从这条直通京杭大运河的河流排往运河。劣五类水质的荆马河水,散发着阵阵恶臭,不但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困扰,也成了大运河的污染源。
2004年4月6日,荆马河污水处理厂建成,徐州北部的城市综合污水都汇集到这里。2010年,后续的二期工程也投入使用。荆马河污水处理厂厂长赵传义说,这些污水经过物理和生物处理后,生成一级A类和一级B类水,再排入荆马河。其中,二期工程日处理3.5万吨水,全部被循环用作徐州经济开发区的中能硅业等工厂的冷却水。
现在,即便是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水,也不再直接排往荆马河,而是进入徐州市的尾水导流工程。这一项导流工程全长170.28公里,途经徐州下辖的6个县市区,工程总投资7.38亿元,设计尾水导流规模41.09万吨/日。从此以后,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由原来排入大运河改道为接入尾水导流通道。
变清澈的荆马河水,是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治污的成果之一。搬迁睢宁袁圩野猪养殖场,关闭魏集尿激酶厂排污口,将贾汪城区污水处理厂、大吴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由原来排入大运河改为接入尾水导流通道……为了大运河水,徐州下了苦功夫。
在国务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中,东线工程江苏段涉及14个水质控制断面、102个治污工程项目,其中,徐州涉及6个水质控制断面、33个治污工程项目,是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5市中承担断面和治污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城市。大运河治污,是徐州的挑战,也是一个打造清水廊道、提升城市面貌的机遇。
提升运河自净能力
山东鱼台建设湿地修复生态
本报讯 记者王金虎、通讯员赵磊 翟晨曦报道:夏日清晨,山东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闫庙村种粮大户樊德胜来到他准备插秧的水稻基地,架设防虫网。“你瞧!俺的秧苗还没种就被丰谷米业公司以每公斤45元的价格全部订购了,这多亏了运河的水质变好了,水稻品质更优了,才能卖上好价钱!”樊德胜高兴地说。
鱼台县位于鲁苏皖三省交界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拥有26公里的湖滨带、10万亩湖地。
近年来,为了还碧波于民,鱼台县采取湿地生态修复等模式,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入湖口河水污染问题,精心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几年前,这片区域还是大片的庄稼地,仅剩下巴掌大小的几潭死水;现在这里已经被各类湿地植物所代替,这座天然水源净化器每年为南水北调东线提供上亿吨的清水。”鱼台县环保局副局长宋克国指着湿地入口告诉记者,为保护大运河鱼台段水质安全,从2006年以来,县里多方筹集资金,实施了总投资4424万元的西支河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突出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在植物退化的沼泽地带堆置生物岛12座,新开挖、疏浚航道10千米,退耕还湿1.56万亩,种植红莲、太空莲、睡莲等湿地植物6715亩,修复主要用来吸收氮磷元素的芦苇、香蒲8100亩,湿地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水草覆盖率恢复到80%以上,鱼类种类从36种上升到58种,在湿地上栖息的白鹭、苍鹭、野鸡、野鸭、斑头雁数量明显增加,生态多样性逐步呈现,湿地景观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