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现代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强突围看“一百”
本报记者 沈则瑾

屹立在上海南京东路西藏中路路口77年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好似眼下传统百货商店的缩影——曾经获得过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的大楼典雅古朴,却少了些能吸引年轻人的前卫时尚;有着温暖集体记忆的大众化消费让妈妈们依然乐意前往,却再也不能重现往日人流如潮、活力四射的盛况

中国第一店陷入重围

目前上海人均商业面积已达3平方米,超过国际人均商业面积1-2平方米的标准,处于饱和状态。第一百货所在的十字路口有上海商业“金三角”之称,自然也是上海商业面积超饱和地带

和所有传统百货商店一样,第一百货早已陷入重围,甚至不等电商“凶猛来袭”,就已步履维艰。

上世纪80年代,这个经营面积只有2.4万平方米的百货商店客流量大到令人难以置信,平均每天20万人次,最高30万人次,年销售额最高突破15亿元,是当时国内客流量最大、销售额最高的“第一店”,经营业绩曾连续14年雄居全国百货商店之首。

很快,随着上海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业态的商业面积激增,恨不能一步就把上海打造成国际“购物天堂”。

与第一百货隔着南京路相望的百联世茂国际广场是都市型购物中心,由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与同属该集团的第一百货是“兄弟连”;与第一百货隔着西藏中路比邻的是体量大很多的新世界城,有购物广场、娱乐广场、酒店、美食休闲广场和立体停车场。

南京东路上还有第一百货的好几个“兄弟”,往东20米,是东方商厦南东店,那原先是第一百货东楼,上世纪90年代,第一百货制定了“壮大主体实力,东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当第一百货东楼、浦东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及第一百货沪西商厦先后建成开业时,第一百货主体实力大增,两翼丰满,那是第一百货的全盛时期,员工达万人。

但第一百货并未就此踏上坦途,东楼易帜,沪西折翼,从第一百货走出去的第一八佰伴接过其销售“第一”的接力棒,连续多年居上海单体百货零售20强首位。

只是第一百货这个主体的实力没能很快壮大,因为一次次改革重组,第一百货的经营决策更多由上级公司百联百货经营公司定夺,百联集团布局全国,第一百货只是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

沿着南京东路继续往东200米,是第一百货另外两个“兄弟”,南面是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如今的时装商厦。北面是永安百货,一家比第一百货还“年长”的老字号,每天傍晚,都会有人站在二楼复古风格的阳台上,用一把萨克斯吹奏出老上海歌曲或世界名曲,吸引成百上千人驻足聆听。

这些年第一百货的业态一直在调整,与集团内外左邻右舍错位经营,在各类购物中心、传统百货、主题商厦和专卖店的重围中左冲右突,为的是一份坚守,让来自各国各地的游客踏上南京路,第一眼就能看到那熟悉的大楼,感叹一声“第一百货还在,真好”。

走大众化路线是一份坚守

大众化不是低档化,和大卖场不是一回事。虽然我不敢说坚持大众化,第一百货一定成功,但背弃大众化,第一百货一定失败

顾客应佳华说,以前家里只要添置家电等“重要商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第一百货。现在每次路过那里,即使没有购物打算,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拉着家人进去看看,站在琳琅满目的店中,有一种看望久违老友的亲切。

记者相信,在上海乃至全国各地一定有很多人像应佳华一样,有着难以割舍的第一百货情结,以前是相信这里的商品比别处款式更新质量更好,买回家可以向人炫耀一番;现在是相信这里的商品不会有假,而服务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尽管现在可以在家门口甚至不出家门就能购物,很多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走进第一百货。

第一百货一位管行政的中层干部说,不管经营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第一百货始终把为顾客服务放在首位,坚持60多年所形成的“放心为魂,大众为本”的优良传统和服务理念。这里有数码产品加油站、家电小护士工作室、箱包应急修理等几十个服务项目,有百货零售业中独一无二的劳模先进团队,还被商务部评为全国首批金鼎百货店(品牌店)。

2007年底,第一百货新楼落成了,外观设计采用与老楼相似的建筑格调。2008年,第一百货又花费巨资对老楼进行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工程,恢复昔日建筑风貌,全面提升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很多人以为负重发展的第一百货这下一定会提高商品档次,走高端路线了。但后来人们发现第一百货的业态再怎么调整,“以大众化为主,让工薪阶层放心购物”的定位一点没变。一位管经营的干部说,大众化不是低档化,和大卖场不是一回事。虽然我不敢说坚持大众化,第一百货一定成功,但背弃大众化,第一百货一定失败。

2009年是第一百货新楼落成、老楼完成改造,实行一体化经营后的第一年,第一百货的建筑面积从3万平方米骤增至7万多平方米,重振旗鼓的第一百货再次回到上海百货第一方阵,创下零售额15.35亿元,同比激增49.8%的纪录。至今4年已过去,第一百货在每年的上海单体百货零售20强中一直位居第四,特别是2011年,零售额达到20.32亿元。

转型才能让未来充满生机

百联集团决心放手一搏,构想把未来的百货公司经营成“环球百货”,引入只在当地销售的欧洲精品,吸引国内高端消费,形成百联百货无可替代的特色

去年5月,曾经热闹异常的第一百货淮海店在开业19年后正式关门停业了,这并不是第一百货第一家改弦更张的分店,但依然和今年1月相距不远的二百永新关门一起被媒体反复提起,视作传统百货开始走下坡路的缩影。

其实,这是百联集团旗下传统百货的主动转型,百联集团友谊股份总经理李国定说,作为百货商店,淮海一百7000平方米的店铺面积显然过小,变身具有专卖店性质的宝马旗舰店后,宝马汽车文化、衍生品和咖啡馆将齐聚一堂,未来百联旗下这种主题店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百联购物中心出现在上海各处,特别是商业发展跟不上市政建设速度的郊区,这些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开一家火一家。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百货业态销售同比增幅前5位全部是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货商店,其中前4位都是开在郊区或远离市中心的“东方商厦”连锁百货品牌门店,分别是东方商厦奉贤店、东方商厦青浦店、东方商厦嘉定店和东方商厦中环店。

2012年,上海55家百货店累计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下降1.1%,出现自2010世博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但这几家“东方系”依然增幅惊人。有鉴于此,百联集团已计划将未来5年的重点增长区域转移到郊区,大体量一站式购物中心是重点业态,“十二五”期间将形成约24家百联购物中心的规模。

有得必有失,这些强力吸引就近消费的百联购物中心大量拦截了前往中心城区传统百货集聚区的消费人群,令中心城区空心化加剧,客流量骤降。

记者采访中听到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对传统百货改变“千店一面”,突出重围的思考。最多被提及的是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海外采购力度。但看似寻常的经营策略调整带出的却是对百货公司经营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把握的严峻考验,而人才的紧缺让人担心转型工程浩大,难说胜券在握。百联集团决心放手一搏,构想把未来的百货公司经营成“环球百货”,引入只在当地销售的欧洲精品,吸引国内高端消费,形成百联百货无可替代的特色。

从“新中国第一店”第一百货的自强不息,到中国最大商业集团百联的勇猛出击,上海传统百货在2013年这个百货行业10余年来增长最困难的年份重新起航,让我们期待他们突出重围,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