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研“国家队” 转身“接地气”
——中科院与上海、天津、苏州共建研究所纪实
本报记者 杜 铭

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验收,继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之后,成为第二批正式编入中科院序列的新建所。

新建所是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所的简称。这次,三个新建所不仅领到了中央编办发的“户口本”,还同时拿到了财政部的“粮本”。为何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究所?新建所“新”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访三地一探究竟。

科技资源布新局

“我们有内线。”在问到苏州市如何打听到中科院要新建研究所的“内幕”时,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旭东的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

刚到任高新区的周旭东,之前在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岗位上任职6年半,见证了中科院两个新建所在苏州的诞生。他所说的“内线”指的是苏州市派到中科院挂职的干部。当然,“内线”的牵线搭桥只是优势之一。

事实上,从2000年前后,苏州就开始了与中科院的合作。从最初“点对点”式的项目交流,到如今的院地合作共建研究所,苏州在吸纳科技资源方面,早已不满足只是设立几个研发中心了,“胃口”越来越大。——中科院第一批新建所里,就包括2006年设在工业园区的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年后,苏州医工所又在高新区呱呱坠地。

在中科院描绘的这张宏伟科技蓝图里,一个城市拥有两个新建所,苏州是惟一的,是什么原因让苏州如此求贤若渴呢?

“去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已经逼近了上海,很快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面对成绩,苏州并没有陶醉,反思起自身的短板在哪里。周旭东说:“尽管产业非常庞大,但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规模弱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只有工厂是没有生命力的。”

“让地方政府在科技资源的培育与配置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让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更便捷地获得优质的科技资源,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让科技资源配置告别计划体制,“涌向经济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准的地区,涌向极度需要又十分稀缺的地区,涌向能够创造出最大社会价值的地区”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助力转型促发展

苏州医工所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到苏州组建的。在新建所里,苏州医工所是惟一由老所建新所的。今年迎来60周岁华诞的长春光机所实力雄厚,到底有何必要千里迢迢从长春来到苏州,白手起家建一个新所,是“穿新鞋走老路”式的重复建设吗?苏州医工所综合管理处处长袁艳明说,科研“国家队”要“接地气”,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对于从英国牛津大学“海归”的苏州医工所科研开发处处长崔崤峣博士来说,选择苏州而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故乡西安作为回国后的事业起点,自有她的理由。她说:“苏州这边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公路,能更加贴近产业。”

“做医疗仪器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不同学科的人才,而长春光机所那边不会有医学方面人才。”“百人计划”人员、研究员黎海文说,长春光机所主要发展面向航天、军工领域的望远光学,而苏州侧重于发展面向医疗等领域的显微光学;在苏州医工所构建的交叉学科平台上,可以更好地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服务。黎海文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就在不远的山那边,有个医疗器械产业园。”他指着窗外说。

2009年,天津工生所研究员孙媛霞来到中国咸味香精行业的龙头企业——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寻找合作项目。一开始,企业并不热情。她没有灰心,经过天津市科委的“撮合”,双方有了第二次坦诚的接触。真正的合作从第三次开始,春发集团总经理邢海明亲自带着科研队伍主动上门,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合作研发出利用鱼肉骨蛋白生产海鲜型咸味香精的技术,解决了企业一直难以攻克的课题,填补了产品空白。该技术的研制成功,直接促成春发集团一个投资超过2亿元、亚洲单体最大的咸味食品香精生产基地在滨海新区建成投产。

科研机制求创新

为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中科院也做过诸多尝试,可总是“隔靴搔痒”抓不到点子上,根源何在?尽管学术界存在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但施尔畏认为,最主要是因为在传统体制和思想束缚下,研究所普遍“重视研究、轻视应用,重视成果、轻视转化”,科技活动之间、科技活动与社会生产活动之间串不成创新价值链条,串成后也比较容易断裂。

在新建所,科技创新价值链被重新构建,不再单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更加突出企业需求为导向,项目研发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发展。新建所注重运用自身的科技平台优势,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将科技资源重新加以整合,从而更加迅速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例如,苏州医工所一个总投资4000万元的小型移动式CT项目,就来自于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临床医院的需求。有了便携式的CT,很多病人就不会错失“黄金一小时”的救援良机。

在新建所,传统的“学科建所”模式被打破,转而探索如何以“应用立所”。上海高研院院长封松林笑称,高研院布局的研究方向,竟与后来国务院出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致。

在新建所,考核评价机制更加灵活。“越简单越好,搞那么多条条框框干啥。”封松林给记者拿过来一份薄薄三页纸的《管理办法》。科研人员既可以搞学术发论文,也可以与企业合作项目,岗位、薪酬、职称甚至可以由企业说了算。

在新建所,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务实。研究所不再一味强调对企业的控制权。“以往这种合作成功的例子很少。科学家往往不懂做好企业,不如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员去做。”高研院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群说。

“我们并不指望在很短时间内就出成果。”周旭东把纳米所和医工所的成立称为苏州“科技史上的两件大事”。他所希望看到的,是新建所能给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地区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不仅局限于对人才的吸引、对产业提升的促进,这种影响将比引进一两个项目、一两家企业来得更加深远,也更加具有力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