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山沟变开发区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说到日喀则的新变化,除了日新月异的交通变迁外,日喀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得不提。

在青岛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的带领下,日喀则市在城北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落户企业逐年递增。

“这里原来到处都是一条一条的沟,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在填平这些沟沟,清理垃圾后一步一步建起来的。”当地干部这样告诉记者。如今,昔日的山沟上,现代化的企业拔地而起。

在民生管业高大宽敞的厂房内,直径1.8米的管道放在车间门口。

民生管业董事长张青富说,“这是今年7月刚生产出来的管道,主要用于道路涵洞等的建设。现在拉日铁路正在建设,从内地运送管道成本太高,大家都会愿意就近买我的管道,管道的销路不用愁。”张青富是浙江台州人,到西藏做生意已有10多年。

“最开始,我是生产塑料瓶子的,我做塑料这一行有很多年了。现在我开始做管道,我们公司生产的管道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检测。我已经上了两条生产线,再把其余3条生产线上了,就有5条生产线了,加上出厂测试中心修好后,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张青富自豪地说。

当问及他从普通的塑料瓶生产到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管道生产,有没有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他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而他的信心背后更有来自日喀则地委、行署的强力支持。他的民生管业从建厂到投产都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们今年2月完成审批,3月建厂房,7月投产,仅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投产了。这里还是雪域高原,就算是在内地我这样规模的厂子建成投产也至少要一年的时间。这一切都归功于地委、行署的政策帮扶和各项支持。”张青富说。

“我们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为了增强日喀则市的‘造血’功能,留下一些本土企业,形成产业链,真正地为日喀则市的发展做贡献。”日喀则市副市长琼次仁说。

除了像民生管业这样的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还有光伏光热产业园,力诺、上海超日这样的企业已经落户园区。

在上海超日公司的园区内,10兆瓦的光伏发电板早已安装完毕。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项目负责人钟益民说,这与日喀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氛围不无关系:“就像按下开关,激活了每个点的发展动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