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日喀则 求新求变求发展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路的变迁带动了日喀则“三产”的发展,农业园区的打造让传统农业变身现代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是当地壮大工业经济的标志……日喀则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求新求变的新格局。

利民便民致富路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

从拉萨到日喀则,走318国道。318国道,这条贯穿中国东西、全长5476公里的公路,起点是上海的人民广场,终点则是中尼口岸樟木。如今,除了这条公路的扩宽,于2010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工期4年的拉日(拉萨到日喀则)铁路也将极大地方便日喀则和拉萨、中国和南亚的联系。

“再过一两年,拉日铁路通车后,到日喀则更方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拉日铁路,日喀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扎西次仁欣喜地告诉记者。

在拉日铁路终点,日喀则市火车站的各项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位于加措雄乡的占堆村和色玛村的日喀则火车站处处可见重型机械作业的场景。

“火车站建好后,这里也会像拉萨火车站一出站就看见布达拉宫一样,一出日喀则火车站就可以看见扎什伦布寺。”扎西次仁站在因建设火车站而垒起的土台上说。在他的眼中,对于拉日铁路的期盼正和当年大家对于青藏铁路通车的期盼一样。

他还告诉记者,依托火车站的建设,日喀则正准备打造物流基地。

伴随着进出日喀则通道的发展,日喀则市区内的市政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建成的吉林路、黑龙江路是连接火车站广场的两条路。

“以前这里都是土路,或者没有路,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四通八达的路,出行方便多了。等日喀则火车站修好了,我要到火车站附近去卖民族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家住日喀则市加措乡色玛村的平措说。

交通的发展还带动了日喀则的贸易发展,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发展。日喀则地区境内有亚东、樟木等口岸,繁荣的边境贸易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樟木镇的次仁旺堆就是靠边境贸易发展致富的佼佼者。

10多年前,次仁旺堆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儿女抚养成人,连做梦都不曾想到今天能拥有资产上千万元。1986年,次仁旺堆看好日益发展的中尼边境贸易和旅游业,毅然决定辞去公职,凭着对夏尔巴语、藏语、汉语、尼泊尔语、印度语的精通和头脑的精明,他做起了边贸生意。在中尼边境上几年的奔忙,这位夏尔巴汉子终于敲开了致富之门。走进次仁旺堆的家,室内现代化设施电视、电话、电冰箱、坐式马桶等应有尽有。

“拉日铁路通车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日喀则,更多的人出境旅游,边贸生意也会越来越好做。日喀则地区的旅游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说起这些,次仁旺堆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自信。

做大做强农业园

日喀则历来都是西藏的“粮仓”。

位于日喀则市城北的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内,新落成的大棚在园区内分外引人注目。

日喀则市城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坤告诉我们,园区内计划建9座大棚,主要用来培育高档苗木和特色花卉。目前从内地引进的一批红豆杉已落户大棚,大家正在悉心照顾着这些“宝贝”。

“西藏缺氧嘛,大家都知道红豆杉能制氧,所以我们引进红豆杉。希望通过人工培养和试验后,能成为日喀则市的行道树。”王坤说。

除了在园区内种植高档的苗木和特色花卉,园区建设更重要的是带动日喀则市城北经济的发展。

王坤告诉我们,现在日喀则市的行政中心正往南迁移,城北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就是为了协调南北的发展。

他指着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的规划图告诉我们,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将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附近老百姓的蔬菜大棚、贡觉林卡等连成一线、协同发展。园区内还将建成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观光等功能区,建成后将极大地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除了日喀则市的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本身就是西藏农业大区的日喀则地区还积极打造年楚河畔的农业基地。江孜县、白朗县和日喀则市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

在白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打造高原蔬菜基地,发展白朗现代农业”的字样在园区办公楼前的屏幕滚动着。

在山东济南市援藏干部们的帮助下,白朗县从1998年就开始利用大棚种植蔬菜。如今仅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就已有200多座大棚。特别是在济南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的帮助下,白朗县今年新建成了智能温室。

路的变迁带动了日喀则三产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是日喀则壮大工业经济的标志,农业园区的打造让传统农业变身现代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