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在多方的支持和援助下,日喀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今的日喀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族团结日益巩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10年来,日喀则地区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打造“三个经济带”战略稳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架构基本成型,以日喀则市为龙头,江孜、拉孜为两翼的中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分别由2002年的29.02亿元、15.31亿元、0.82亿元、1067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91亿元、79.70亿元、4.42亿元、4473元。
高原特色农牧经济转型升级。在白朗县实施了现代化农机示范县建设项目,实现综合机械化作业率80%;通过公司+协会+农牧户的模式,进一步盘活了“白朗蔬菜”、“岗巴羊”等农牧业资源;积极谋划了总投资33亿元的雅江流域宜农宜林荒地综合整治项目。
园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在日喀则市开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引进了山东力诺、超日国策、国电龙源等光伏发电项目。日喀则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边贸经济和旅游经济日益兴旺。全地区进出口贸易从单一趋向多元,进出口贸易逐渐活跃。去年全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1950.08万美元。充分借鉴内地发展旅游的经验,打造出了一批效益高、带动广、精品化的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4.70万人次,今年计划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4.82倍。
10年间,日喀则地区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空中民航通航,地上铁路从无到有,公路完成扩能升级,全地区18县(市)、100%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
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整合资金投入近10亿元对日喀则市区实施了街景改造、市政道路改造、城市绿化美化和管网入地、强电弱电入地工程,集中推进亚东、江孜、拉孜、南木林等核心城镇建设,实施了亚东城镇化示范县建设,亚东县城镇化率已达到80%。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安居工程自2006年实施以来,累计有97032户农牧民迁入新居。实施“八到农家”工程,全面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13.04亿元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验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累计投入5.45亿元用于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了县、乡、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应保尽保。
群众收入显著增加。有关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牧民群众向拉日铁路、市政建设等工程投工投劳,增加了农牧民现金收入,实现了“劳务富民”;大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扩大边民互市规模,延长交易时间,增加交易次数,实现了“边贸富民”。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73.33元,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5145元,比2002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14.0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造发展稳定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日喀则地区发展稳定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