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锲而不舍守护信息通信安全
——记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通信安全领域首席专家吴江
本报记者 刘 瑾
10月10日,吴江在北京的实验室内和项目组一起对样机进行诊断分析。
万 象摄
(新华社发)

刚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吴江,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一大早赶到办公室,在电脑前开始紧张的工作。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更加重视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机构,近几年来承接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吴江和他的团队也越来越忙碌了。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吴江,进入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后一干就是20年。他说,这里有他毕业时憧憬的工作氛围,如同《一代新机器的灵魂》一书里写的那样,“衣着不整,头发蓬乱,但是极有才华的年轻人坐在计算机操作台前,双眼深陷却闪着灼人的光芒”。奔着这种“忘我工作的程序员”状态,吴江执著地投入信息通信安全工作中,20年后依然保持着毕业时的那股激情,每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

多年来扎实苦干与付出,使吴江对本职工作几近痴迷的程度,即便去医院就诊,脑海里也没有停止对科研的思考。一次接受大夫诊断时,他无意间听到医生提及“机理清楚”,立即联想到了研发中对错综复杂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事后还真的将这一概念运用到了破解科研难题上。

最让吴江难忘的是2005年,他带领项目组攻克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的技术难关。当时,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为我国信息安全建设所急需,如果不能及时研发并装备相关产品,我们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将面临严重安全风险。然而,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和资料少之又少。吴江临危受命,承担起项目负责人的重任。

巨大的技术难题挑战和交付时间压力,让吴江满脑子都是工作,每天超负荷的脑力劳作使他晚上难以入睡,为了能够持之以恒地投入研发,他买了许多相声光盘,每天听一会儿才能舒缓过来勉强入眠。

经过100多天奋战,吴江和他带领的技术骨干攻关小组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型运算模式,实现了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为高性能设备研制打下了基础。他们还创新性地采用新型架构,解决了系统处理性能瓶颈难题,把我国同类设备设计水平向前推进了一代。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吴江非常重视对骨干员工的培养。“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吴江深知:要应对挑战,单靠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发挥集团的智慧。

吴江作为部门领导人,在发扬本单位优良传统和借鉴其他单位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从师带徒的知识传承机制。此外,他还经常将自己读过的书籍和技术资料推荐给大家,组织研讨,并且针对不同员工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如今,在他的部门里,不同层次、不同专长、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正各尽其长、协同攻关。

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吴江坦承,“真的非常激动,这体现了党对科研一线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我一定以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责,同时在科技研发中继续勤勉工作、在自主创新中继续积极探索。”他对记者说,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先贤所倡导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仍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就是要发扬科技报国精神,将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为践行科学发展观锲而不舍地努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