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项目穿“新”衣 青岛喜迎“亲”
本报记者 刘 成

签约79个项目,投资额超1100亿元,这是青岛市在京举行的工业转型升级 定向招商会上传出的数字——

签约79个项目,投资额超1100亿元,这是青岛市在京举行的工业转型升级

定向招商会上传出的数字——

签约79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100亿元,这组鼓舞人心的数据是从青岛市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工业转型升级定向招商会上传出的。令人注目的是,这些项目大多都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青岛为何能签下这么多新兴产业的投资项目?记者采访时发现,这既源于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源于投资方对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正是双方对新兴产业未来的共同期待,促成了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投资。

“去年青岛工业总产值虽然超过万亿元,但面对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的工业结构,我们转型升级的要求非常迫切。”青岛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唯告诉记者。为此,青岛提出了存量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增量向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的战略选择,确立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节能环保。围绕这6个方向,青岛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应该引什么、怎样引、到哪引等具体路径,启动了定向招商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新兴产业。”王唯说。

青岛市的定向招商可谓正逢其时。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少央企确定的“十二五”时期的投资主要方向正是新兴产业,而且大多数企业都要在这一年确定具体的项目和投资区域,青岛主动上门定向招商,可说是在恰当的时间走对了门,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光走对门还不行,青岛对新兴产业的战略眼光、产业规划、专业素养、区域优势、人才储备、优质服务等综合因素,是投资方下定决心的关键。王唯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招商案例:青岛经信委在调研中发现,青岛风电装备产业有不少叶片、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但没有一家整机企业,这使青岛缺乏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后来他们发现,有一家叫华创的青岛企业,与外地的研究机构合作后拥有了风电整机自主知识产权,在当地建立了一家风电整机企业。他们便主动上门拜访,还帮助华创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联姻。这一联姻为拥有技术优势的华创和拥有资金、资源优势的大唐,在青岛搭建更大的新兴产业平台。这次招商会上,大唐签订了在青岛建立以整机为龙头的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投资额达到25亿元。

大唐另一个投资60多亿元的海水淡化装备生产项目也落户青岛,是因为青岛具备的这些综合优势。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贤东告诉记者,他们要生产的海水淡化设备单件重量就达上千吨,必须海上运输,因此厂区必须靠近大海。但靠近大海的地方多了,为什么选青岛?邓贤东坦言被青岛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所吸引。对大唐来说,青岛有三个优势对他们最具吸引力:人才优势,青岛优美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市场优势,青岛到2020年将形成日淡化海水35万吨的规模并且要并入城市供水管网,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场;运输优势,海水淡化设备在中东有很大市场,青岛拥有深水港口,有利于海上运输。

“青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为了打造‘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时期青岛工业的新优势。”青岛市委常委胡绍军告诉记者,青岛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其中,6个新兴产业总产值要突破6000亿元,成为全市新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告诉记者,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青岛正在着手对包括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6大工业功能区在内的全市90多个产业园区进行优化调整,计划整合打造40多个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5万公顷,已开发2万公顷。其余可开发的约3万公顷工业用地中,青岛将拿出三分之一用来发展新兴产业。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