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把文化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文化产业提速计划将文化产业纳入全省10大重点产业之列。“十二五”时期,吉林将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4月13日,吉林省文化企业赴深圳引资,在“吉林—深圳文化产业推介会”上,14个项目成功签约,金额80多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个招商引资活动,还是吉林省组织部对赴深圳的50名文化产业带头人进行的一项培训计划。吉林省正举全省之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吉林是科教文化大省,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吉林省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文化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发展滞缓。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吉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政策。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吉林省“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吉林经济发展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着力点。由此,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全民创业,吉林的文化产业呈现百舸争流的景象。
文化企业要把主业放在首位,这是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要求在坚守文化本源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健康发展。长影集团在改革发展中拓展出电影频道、娱乐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项目,走出了多元经营的路子。他们还突出主业,进一步巩固农村电影题材的传统优势,2010年共创作生产故事片50部,仅8部进入院线的影片就实现票房收入5400多万元。吉林省歌舞剧团创排的具有东北民族风情和吉林地域特色的大型原创时尚歌舞《长白神韵》于今年在北京演出,其在吉林省内的巡演就已基本收回了成本。以东北风情为代表的“二人转”艺术团将高雅艺术揉进整个演出,排演了弘扬道德风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节目,受到市场欢迎,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荀凤栖在总结吉林省文化产业经验时说,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始终把握“三个坚持”和“四个结合”的实施原则。“三个坚持”是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实现好发展好文化工作者切身利益。“四个结合”是改革与整合相结合、改革与扶持相结合、改革与建设相结合、改革与人才相结合。
改革与整合相结合。吉林省着力在培育传统的骨干文化企业上下功夫,培育形成了以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为框架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一些传统产业经过整合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吉林出版集团一般图书在全国出版集团中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排名第二位,列各省(区、市)排名第一名。吉林歌舞剧院集团通过整合省内资源,构建“两团一院”架构,2010年演出300场,实现演出收入3570万元,是转制前的15倍。吉林动漫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6家成员单位,直接控制资产5000多万元,上年整体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利润8220万元。
改革与扶持相结合。吉林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都积极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和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新设立2000万元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其为种子资金发起设立基数为2亿元的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改革与建设相结合。吉林省统筹兼顾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协调推动。2008年以来,吉林省市县三级共有27项重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在建的还有25项。新建扩建6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文化大院4800家,农家书屋70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覆盖全省85%的村。
改革与人才相结合。吉林省坚持人才兴企,支持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培养出一批各文化产业行业的领军人物,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改革为突破口,吉林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吉林文化产业独有的“投入不多活力足、规模不大亮点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