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年,湖北南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0家——
从“工业小县”到“工业新城”
本报记者 冯举高 魏劲松 通讯员 魏祖华 郭世桥

在鄂西北山区县的湖北南漳,总投资48.2亿元的22个在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一座“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一组数据,见证着南漳县新型工业化的“高铁速度”: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0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3.83%,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家,新增加20家。

高扬龙头——

“外商”“内商”并重

南漳自然资源富集,水能储藏量丰富,矿产资源23种,有着“金南漳”之美誉。然而,多年来南漳素以“农业大县”和“工业小县”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没有工业的腾飞,何来跨越发展?

科学地把握县情,南漳县委、县政府做出战略部署:小县办大工业,穷县变强县!

南漳把以往规划的1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扩张为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六大园区,形成“一区六园”的格局。他们按照“科学规划、绿色生态、宜业宜研、高点起步”的原则,先后投资2亿多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提升了承载功能。

由此,大项目也接踵而至:

——华新水泥投资10亿元,先后建成了两条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和余热发电项目,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南漳史上第一个10亿元企业;

——威利邦继投资4亿元建成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后,2010年再投资2.5亿元,新上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强化木地板和综合物流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达13亿元;

——龙蟒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硫磷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市乃至湖北省最有亮点的企业、南漳税收贡献最大的企业。

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通过多种措施做大做强了梅园米业、珍珠液酒业等本土企业,使他们向“米十亿”、“酒十亿”迈进。

目前,全县工业已形成磷化工、建材、森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电等六大支柱产业园的新结构。

“2010年,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175个,合同投资总额320亿元。目前,1个年产值百亿元项目、2个年产值50亿元企业、2个30亿元企业和4个10亿元企业等一批工业骨干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后发优势日趋凸现。”襄阳市委常委、南漳县委书记潘启胜介绍说:“我们目前正着力建设2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到‘十二五’末,南漳工业新城产值可突破300亿元。”

追求循环——

“青山”“金山”相融

2010年12月9日,总投资25亿元的南漳龙蟒公司硫磷钛一体化一期50万吨磷酸盐项目正式投产。与之配套的60万吨硫酸、6万吨钛白粉项目也正在建设中。据了解,这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磷硫钛一体化循环经济。

据了解,龙蟒公司早在2002年就进驻南漳。入驻后,该公司投入巨资购下红星等两个“高杂质、低品位”的“废弃磷矿”,建起年产15万吨的精选矿场。经过先进的技术处理,让资源充分利用。该公司还运用6项新工艺、新技术,投入技改资金7000多万元,更换7台不合理电机,并对料浆脱硫、白肥戈尔、斜管沉降池、安全通道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循环发展,年可节支增收800多万元。

注重循环节能,是南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坚守的“红线”。

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是南漳的天赐禀赋。是不是加快发展“工业金山”,就丢掉“家底青山”?“我们渴求加快发展,但绝不能为得‘金山’而丢‘青山’。而是要通过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南漳县县长黄其洲说。

为此,该县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首先设置绿色高门槛,对环保、资源利用予以严格控制,致力于引进高投入、高科技、高就业、高附加值、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

现已是该县10亿元大企业的华新(襄阳)水泥公司,在壮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投资1亿元新上两套余热发电装置,将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每天能发电28万千瓦时。利用余热发电,年发电量相当于该公司全年耗电量的三分之一,可为企业增收近千万元。现在,全县20多家高耗能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措施节能减排,不仅提高了社会效应,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应。

一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130亿元的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申报立项,投资8亿多的多晶硅太阳能发电项目正进行前期准备,大唐集团投资4.5亿元的风能发电项目也签定协议。

如今,南漳循环经济魅力四射,“青山”“金山”相融互映。

壮大集群——

“大树”“小树”相衬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南漳建材工业规模企业达到28家。

前些年,提起建材工业,让南漳人说得上口的,仅有湖北水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张“牌”。然而,随着华新水泥、威利邦板材等一批项目的进驻,这一尴尬局面被迅速改写。

短短几年间,南漳建材工业就实现了由“一花独秀”到“集群发展”的嬗变。这得益于该县“以大带小”战略的实施。

“抓‘大’不放‘小’,致力于培育产业集群,让工业的‘大树’‘小树’相衬,最终收获‘工业森林’。”潘启胜告诉记者,在全力壮大产业龙头的同时,南漳还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专项资金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除此外,对增资扩产的企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等等。

一系列重企惠企护企之举,让工业春潮竞涌。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987个。

“工业参天大树”也与“农业枝繁叶茂”牵手。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办和个体创办、返乡创业等多种办法,南漳先后组建起梅园香米、金泉油脂、东漳蚕丝、水镜油脂等40多家农业公司,100多万亩农田成了农业公司的“产业车间”。如今,以梅园米业公司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水镜茶叶公司为主的茶叶产业、金泉油脂公司为主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以珍珠液酒业公司为主的酿酒工业,以华海纸业为主的林业加工业等一批农业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2010年,全县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4%,占全县规模企业总产值的34.11%,坐上产业集群“第一把交椅”。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也由此实现了“两翼齐飞”。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