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本世纪之初的京津风沙源治理过程中,承德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坚持生态、经济双管齐下的治沙模式,在阻隔风沙源的同时——
在治沙中实现绿色崛起
本报记者 李 亮 雷汉发 宋美倩
如今承德市已成为一座山水城市,为京津筑起生态屏障。 王 强摄
承德平泉县农民在种植阳光木耳。 (资料图片)

编者按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近36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公布了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45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91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587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

监测结果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上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净减少,但局部地区仍在扩展。

因此,防沙治沙仍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依法治沙、科学治沙、综合治沙。

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持续净减少之势,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沙化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2002年,我国出台了《防沙治沙法》,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2009年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这是我国在新形势下为加强防沙治沙工作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据《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沙区林权制度改革,遵循物质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调动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另外,沙区各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沙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这都说明,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地开展防治工作,土地荒漠化、沙化是可以得到遏制的。据悉,目前我国173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中,有53万平方公里是可以治理的,其中一半以上可以用于植树造林。

森林覆盖率以每年超过1.4个百分点的高速度递增,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双双超10%……面对如此亮丽的成绩单,河北承德市委书记杨汭说:“承德是京津的水源地和北大门,承担着为京津树绿色屏障、阻隔风沙、涵养水源的重任。我们不断创新造林治沙思路,坚持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了绿色崛起。”

近年来,承德采取了生态、经济双管齐下的治沙模式,绿了沙漠、富了百姓,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目前,承德已成为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2009年达到54.8%,被誉为“华北的绿肺”,真正成为京津的绿色屏障,致使京津地区大风、扬沙、浮尘日数显著减少,滦河、潮河等水系侵蚀模数和输沙量明显下降,潘家口和密云水库水体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地面水环境二级标准。

新思路:

构筑“绿色长城”

据介绍,历史上的承德是一个森林密布、山清水秀的地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遭到破坏,南侵的流沙距北京仅200公里,致使沙尘暴频频侵袭京津。

面对严峻的生态压力,承德市委、市政府认为,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京津环境状况,承德要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

在与风沙的抗争中,承德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在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河滩上都栽上了树,大部分一人多高。

“别看这些‘小老树’(当地人对这种长不大或者长得慢的树的称呼)才10厘米粗,可树龄已快10年了。”丰宁县小坝子乡党委书记郑文龙说。

“太难了,这些树可不是一遍就能种起来的。”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村委会主任吴希和说,因为土地条件极其恶劣,绿化时要从别处拉土、浇水。第一次在沙土上种100棵树,最多只能成活八九棵,因此,必须在沙土上种第二遍、第三遍……要想整片的树木全部成活,没有五六遍是不成的。

即便如此,丰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决心没有变。丰宁县环保局局长李明介绍说,10年来,丰宁围绕延边防护林、沿坝防护林、坝上林网、潮滦河水土保持、围城沿路和窗口地带绿化等“六大工程体系”,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千松坝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开发、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

丰宁,10年前满眼黄沙,如今处处绿意。丰宁是承德市治沙历程的一个缩影。10年间,承德市人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生态建设之中,“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条主线不放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2000年以来,承德以每年超过1.4个百分点的高速度递增,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8%增加到2009年的54.8%;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8.5倍;沙化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34.8%;平均每年向密云水库输水4.7亿立方米(包括地下水),占水库来水量的56.7%;向潘家口水库输水1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95%,并且水体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

绿色的崛起,让承德的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干涸的滦河源头再现涓涓细流,消失多年的河柳、红柳、黄河柳等野生植物重新萌生;许多水库周边出现了苍鹭、鸳鸯等200多种野鸟。承德成为华北的“绿肺”,被京津誉为“挡沙墙”、“过滤器”。

新模式: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近年来,承德始终坚持“生态体系+现代产业”发展路径,充分挖掘林业巨大经济功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强力打造生态体系的同时,全力构建现代产业,力争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这种直径在4厘米以上没有开伞的香菇1斤能卖到5元多,比这种规格低的也能卖到3元多。”承德市平泉县大石湖林场副场长李宝成介绍说,“去年,我们场在党坝镇西杖子村投资40万元,建设了40亩高标准食用菌园区,到目前不但已全部收回了投资,还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呢!”

为做好产业原料文章,平泉县按照“山上建原料基地、山下搞栽培加工,建设生态保产业、产业发展促生态”的建设模式,借助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的实施,大力营造刺槐食用菌原料林。

平泉县卧龙镇镇长蒋保卫介绍说,刺槐是喜光浅根性乡土树种,萌生能力强,早期速生,且平泉县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条件很适合刺槐生长。同时,刺槐是食用菌生产的良好原料。

平泉县大规模种植刺槐,不但起到了阻沙源、涵水源的作用,还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原料支撑。截至目前,平泉县共完成防沙治沙退耕还林154万亩,封山育林37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87.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2%,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过程中,大造再生能力极强的刺槐林,培育出了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已有刺槐林87万亩,发展食用菌总量达10000万盘(袋)、创产值10亿元,为农民增收6亿元,成为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平泉县县长董正国介绍,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平泉县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形成了“林木→食用菌→废料→菌糠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的闭合式循环经济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近年来,承德在风沙治理过程中,实施了5个百万亩、5个十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优质果品、山杏、蚕桑、沙棘、杨树速生丰产林、刺槐原料林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全市人均拥有9亩林地、0.82亩果树,相当于人均“绿色银行”存款6000元,有324个村靠林果致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7.68亿元,林业已成为承德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承德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殊限制,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产业发展格局,而发展清洁能源正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保护的双赢产业,当然应该优先发展。”承德市委书记杨汭说。

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战略支撑产业,也是承德正在着力发展的重点。承德市的风能资源可开发容量高达398万千瓦。目前,承德已规划了16个大的风电场,已经批复项目发电容量199万千瓦,在建项目6个,建设规模40万千瓦。2009年全市风电总装机达到7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可完成全部规划装机容量320万千瓦,到时承德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能源风电基地之一。

新路径:

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现在,河北承德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9年,全市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81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亿多元,同比分别增长43.2%、42.7%,获得“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承德充分利用生态等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业取得巨大发展。

承德市地处燕山山脉和内蒙古高原连接带上,“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近年来,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承德市确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思路。

“承德地处山区,怎么发展?发展什么?不能走过去的老路,靠开发矿业可能有短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走不远,也走不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载体。”承德市委书记杨汭说。

杨汭介绍,承德选择休闲旅游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是有理由的:其一是资源优势。承德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外八庙等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4.8%,是河北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被誉为“华北最绿城市”。其二,有市场基础。承德临京津,有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其三,有发展前景。发展休闲旅游业不仅污染小,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对涵养京津水源和维护首都周围生态环境意义极其重大。

承德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制定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相关规划,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升到了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坚持用生态优先的标准来衡量和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

“要把承德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必须整合各种资源,使人文、生态、文化、疗养等休闲业态形成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统一整体,才能取得立体效益和长久效益。”承德市市长张古江说。

在强力推进休闲旅游建设中,承德市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围绕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坝上草原、金山岭长城等三大板块,重点培育森林草原休闲度假区等9大休闲旅游产业区,力促由观光胜地向休闲旅游高地迈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