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树满,经营绿色 收获幸福
通讯员 王钟霖 李金超

高树满,河北省平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

但,高树满在卧龙镇附近远近闻名,他的周围有一大群食用菌种植户,愿意跟着他走。他还有个响亮的头衔——平泉县卧龙镇食用菌协会会长。

高树满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这里十年九旱,种庄稼收成很低,人们的日子过得不富裕。但这里昼夜温差大,有丰富的刺槐和柞木等资源,非常适合蘑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和种植。

认准了一条致富的路子,高树满成了村里第一个种植食用菌的人。1996年,他制了2000袋香菇,一年下来,纯收入达2000多元。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一下子制了4000袋香菇,没想到的是由于技术问题,那一年他几乎颗粒无收。

过完年又到了食用菌种植的季节,高树满有些担心了,“接着干,再赔了怎么办,那可就没有退路了。”为此,他翻来覆去好几宿睡不着觉。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卧龙镇食用菌人员专门给他送来了技术书籍,并指派专人住在那进行指导,他又重新鼓起了勇气。

1998年,他借了6000元钱,制了5000袋香菇。白天待在菇棚里,晚上钻在书堆里,种植技术跟上了,这一年他不但收回了前几年的成本,而且还净赚了8000元。从此以后,他一发不可收,2万、4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

为了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掌握市场行情,高树满在村里率先安装了电话,配上了手机,购置了电脑。

几年的发展,高树满意识到,规模越大,效益越高。2001年,他租了20亩地,第一个将出菇棚迁移到远离村舍的田间林地,建起了园区,年生产香菇20万盘(袋),产值120万元。为解决销售问题,他又投资35万元创建了瀑河源菇业有限公司,集制种、生产、加工、收储、销售为一体,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卧龙镇食用菌的种植,仅当年卧龙镇就新增10亩以上的5个食用菌园区。

2009年,高树满又新建保鲜库1500立方米,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共10间。在沙坨子园区内建保鲜库900立方米。

随着加工车间、冷库、办公场所的扩建,高树满又有了更高的追求。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