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被认为是绿色建筑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推广体系中,可再生能源应用被排在靠前的位置。在实际运行中,各地方在绿色建筑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多以可再生能源为先导,而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也是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以说,在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上,无论技术推广力度还是应用面积的增速,我国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费德瑞兹(S.RichardFedrizzi)评价说,中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应用推广量最大的国家。
太阳能 光景正好
我国每年新增城镇建筑20亿平方米,假定都盖成20层的楼房,那么每年将新产生1亿平方米的屋顶(实际上,我国过去十几年每年新增屋顶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晶硅光伏电池的平均占面装机容量为1平方米100瓦。如果把1亿平方米的屋顶都安装上光伏电池板,那么这些屋顶就会成为100亿瓦的太阳能发电场。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人类一年所需全部用能。太阳能利用有两大分支,光热与光电。这两大分支在建筑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与采暖、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空调及制冷等技术。在我国,技术最成熟、产业化发展最快的当属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供热,是指采用平板集热器或真空管集热器吸收太阳热能,提供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用热水。根据系统规模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太阳能供热技术又分为家用小型太阳能热水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集中式太阳能供热系统。前两者主要是提供生活热水,而后者可同时满足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需求。
太阳能发电技术,又有两个分支,即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光热发电其实就是收集太阳热能,用其推动汽轮机发电。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还只限于实验中试,所以现在光电技术的主流是光伏。光伏发电的技术原理是,用半导体器件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
因无噪声、无污染、无机械转动、无需燃料等优点,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得到很好的应用。其应用途径主要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在一起,让电池板成为建材或建筑构件,如屋面、外墙饰板、窗户、遮阳板等。
记者在河北英利集团建设的保定锦江国际酒店看到,光伏电池板构成玻璃幕墙、屋顶和窗户,酒店及配套建筑一年可发电171万千瓦时,能替代684吨标准煤。
太阳能是热能,但通过技术转换,其能量也能为建筑制冷。技术有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气压缩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太阳能干燥冷却系统等多种。基于经济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等因素的考虑,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多,发展也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已有厂家实现了产品化。
不论光热还是光电,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上都表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深圳市自2006年被列为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以来,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5年间,共确立了44个太阳能示范项目,其中15个为国家级太阳能示范项目。
为加大对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和推广,《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2009-2015)》出台,将实施新建居住建筑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政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不少于20兆瓦,在不少于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
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强力引导下,我国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近两年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我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11.79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4.2%。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420.9兆瓦,实现突破性增长。根据目前39个已检测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统计结果来看,示范项目运行良好,效果显著,项目合格率达97%以上。
但是,并网困难已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瓶颈。鉴于此,一些较大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表示,暂时不会投太多的精力于光伏建筑一体化。
地热能 加快利用
与太阳能一样,大地的热能也是永恒之能。近年来,利用地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技术在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地源热泵技术,俗称地温空调,是利用土壤、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等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电能作功,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则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制冷的目的。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地源热泵在建筑应用中,实行全闭环的运行,只要规范运行,就不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3种系统——以土壤温度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以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以地表水(包括河流、水库、海水、污水等)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
从江苏、辽宁、山东等地的使用情况看,地源热泵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能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能减少70%以上,夏天不会向大气排热,不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冬天不会出现空气源热泵除霜和供热不足的问题。在无集中供热的城镇可大大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投入。通过电脑就可进行各种设置,并实时监控机器的运行情况。由于系统无燃烧设置,运行起来安全稳定,虽然比传统的集中供热加中央空调模式每平方米增加投资100元至200元,但其运行费用却比前者低,每平方米仅30元左右。
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鼓励性政策,引导、支持地源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从2005年开始推广应用至今,江苏省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总面积已达1800万平方米。南京朗诗国际街区、锋尚国际公寓这些科技住宅,都因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而受到消费者欢迎。
从全国情况看,热泵技术的发展、应用也走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前列。2009年,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达1.39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35.4%。单位面积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达到75.73吨标准煤,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减排量168.38吨/年。
除了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也在近两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如沼气已在黄河秦岭以南地区全面推广。在河南南阳、安阳,沼气已从农家厨房走向城镇甚至进入工厂,沼气利用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延展的产业集群。
又如小型风能发电,在东北、西北的草原上已定居下来的牧民房屋中广泛应用。在上海,白色的小型三页风轮,正示范性地将高层建筑的“夹道风”转换为新能源。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采访,记者坚信,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在近期,将无可替代地成为建筑节能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