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临港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顽强拼搏 百年梦圆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纪实
  工程现场船舶云集。                  施继建摄

  2010年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水运工程史上这一跨世纪的最大工程,也是世界级的巨型复杂河口治理工程,全部治理目标成功实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建成,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12年来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12年内,将航道向下挖深5.5米是极其不易的。有人统计过,从河口挖出的3.2亿立方米疏浚土如果按照1立方米的土堆依次排列,可整整绕赤道8圈。

  1998年1月27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12年工程建设的序幕。2000年3月,长江口一期工程实现了8.5米目标水深并试通航。但接下来的一幕,给了长江口工程建设者沉重打击:5次台风扑面而来,当年9月份、10月份深水航道普遍开始淤积,水深直线下降,从8.5米直降到7.3米。

  “一定要将这个工程进行到底!”时任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前身)总经理的张华麟下定决心。“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是长江口航道工程建设者心存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2001年4月,仅用半年,长江口水深奇迹般恢复了8.5米水深。

  2002年4月,二期工程开工,此时,水上建筑物整治已经向长江口外延伸,风更大、浪更高、流更急,二期工程更为艰苦卓绝。

  2002年12月4日到7日,当年第一场寒潮大风过后,原来排列整齐的半圆体沉箱构成的大堤支离破碎,16个沉箱组成的长堤全乱套了。难题如何解决?愁云笼罩在专家们心头。“把海底地基易软化的软黏土中的水排出,加固地基土,不就能解决地基土软化问题吗。”总工程师范期锦眼睛一亮。随后,空心方砖被设计出来,同时,通过在水里打塑料排水板方式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豆腐脑”变成“老豆腐”,解决了这一困扰世界的难题。长江口航道工程建设者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2006年9月,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原计划工期3年,却再遇“拦路虎”:实施过程中回淤量超过预期,回淤分布集中在中下游15公里航段,截至2008年11月,依然未能实现航道增深。

  怎么办?对于刚刚接手这个摊子的局长冯俊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工程绝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我们要将交通运输部党组的信任化作动力。”冯俊在2009年初的一次动员会上说。

  科研部门在做了大量的数模与物模试验后,终于发现导致沙淤积原因————流场变化。科研人员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攻关,形成了成百上千个方案,后来选中了其中最优的YH1001方案。方案一经实施,立即改善了流场,控制并提高了积淤段水流速度和输沙能力,驱散淤积泥沙流向大海。

     文/本报记者 薛志伟

       实习生 吕 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