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临港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自主创新创造河口治理奇迹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实习生 马 磊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型复杂河口治理工程。长江口丰水多沙、多级分汊、滩槽交错、潮流径流交互作用,整治难度极大,国内外尚无类似河口深水航道整治的成功经验。

  科研人员经过长期、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在基本掌握了长江口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可以选择北槽先期进行工程治理的科学论断,制定了“中水位整治、稳定分流口、采用宽间距双导堤加长丁坝群,结合疏浚工程”的总体治理方案。

  在整治建筑物结构型式和设计方法上,自主开发了长管砂肋和砼联锁块两种压载材料的护底软体排,并首次提出了“根据建筑物整体稳定性要求,按照冲刷坑最大冲深和位置确定软体排宽度”的设计原则,开发了充沙半圆体结构和半圆型沉箱结构两种新型半圆型结构型式,首创性地开发了空心方体斜坡堤结构型式,65.44%的整治建筑物采用新型结构;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解决波浪作用下地基土“软化”的工程措施。

  在整治建筑物工程施工技术上,在国内首次采用GPS技术在长江口广阔水域建立一个工程局域控制网,提出并实现了采用GPS与测深仪结合的无验潮水深测量,研制开发了一批新型专用作业船舶,并相应开发了一批新工艺。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第一、第二期工程连续两次获得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该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大型河口治理成套技术,是一、二期工程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我国河口治理和水运事业的伟大创举,是世界上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治理的成功范例。该技术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成果多达74项,其中较重大创新有39项。74项中原创19项,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6项,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9项。另外,该成套技术成果中的大量具体成果已迅速在洋山深水港、黄骅港外航道等一大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受到国际同行及国内水利、土木等相关行业的极大重视。

  在三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泥沙回淤严重的问题,建设单位在减淤工程措施研究思路、回淤量预测数值模拟技术、疏浚施工工艺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现了航道的快速、稳定增深。这些探索和创新成为打通长江口的根本保证。

  此外,长江口是一个对生态十分敏感的水域,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一旦遭遇严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必将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在工程建设中,始终贯彻“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一理念,注重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节约资源,保护九段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全力将该工程打造成为生态工程。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前后历时12年,总投资约150多亿元。作为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一个“力作”,它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入了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如今,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形成的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已雄居于江亚南沙沙头,两条约50公里的长堤、19座总长约35公里的丁坝群,已安然横卧在北槽两侧,在进行了3.2亿立方米基建性疏浚后,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400米,水深12.5米的深水航道已展现于世。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先后克服了一期工程航道骤淤、二期工程地基土软化、三期工程局部增深困难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经受住了1998年、1999年两次大洪水和多次热带风暴的严峻考验后终于百年梦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