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临港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就长江口宏伟世纪工程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局长 冯 俊 党委书记 范亚祥
  图为斜坡堤安装现场。          施继建摄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中国水运建设事业的伟大壮举。长江自古被誉为“黄金水道”,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惟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然而,在万里长江入海口,千百年来形成的“拦门沙”阻碍了巨轮跨江入海。在工程治理前,数十公里的“拦门沙”区段滩顶水深仅为5.5米—6.0米,成为通海航道的碍航段,严重阻碍了长江“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和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的发展。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然而,长江口江海相连,茫茫无边,沙洲冲淤不定,河势动荡变化。在长江口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巨型多沙河口上实施大规模的整治工程,这是一项世界级难题。而且,内,无前人经验可借鉴;外,无他国模式可效仿。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新中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航道建设者努力拼搏,辛勤汗水的成果。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过程是波澜壮阔的。在灯火彻夜不息的斗室里,科研设计人员孜孜不倦,深思熟虑的方案制定出台,先进适用的设计不断完善;在茫茫无边的江面上,万余建设者战风斗浪,巨型耙吸船破浪前进,水下长城不断绵延,水上高速公路不断延伸……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紧、水上施工时间长、施工地点远离陆域、受台风潮汛等气候条件影响大、施工自然环境恶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条件严苛、对施工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工程建设过程可以说困难和挑战是无处不在的。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结构设计,狠抓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确保了工程优质完成。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开通,进出长江口的大型船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变化,“由少到多”量上的迅速增长,大大提高了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明显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据统计,在深水航道开通前,5万吨级以上船舶几乎无法进出长江口航道,而在8.5米深水航道开通后平均每天达到了3至4艘次,到10米水深航道开通后更是平均达到了13艘次。同时,大型船舶可以多装(或者满载)出港、少卸(或者全载)入港。

  长江口工程对“黄金水道”的开发起着龙头作用,深水航道的建成,极大地满足并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交通水运、港口事业的大发展,尤其以上海港、江苏沿江港口最为显著。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洋山深水港一并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上海港成功跃居世界第一大港、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和布局,对完善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长江口深水航道对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及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长江“黄金水道”已成为了长江沿江经济和沿江产业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起到了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全球正向低碳经济迈进、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下一步,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和长江口航道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深感肩头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长江沿岸各省市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要求,继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迎接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