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实现“居者有其屋”,长沙市在实施安居工程中整体联动,把棚户区、危旧房的改造作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长沙:安居工程助圆住房梦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谢 瑶
  湖南省长沙市出台一系列住房保障举措,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图为长沙市麓谷锦和小区的一片保障性住房。                     晓 鸣摄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民生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安居工程列为首要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住房保障方式的举措,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无房者可直补8万元,住房困难户可补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由每户每人100元提到160元。2008年住房保障改实物分配为货币直补;2009年是长沙市安居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和“棚改”的开局之年,长沙住房保障政策效应全面释放。

  “虽然我一直在长沙工作,但过去在城里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去年5月,在市政府住房保障政策的扶持下,我终于在长沙买了房。”38岁的长沙市民李莉说起自己的买房经历,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老百姓的渴望,为政者的天职。安居乐业是群众最大的幸福,要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百姓幸福指数同比例上升。”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说。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安居工程列为首要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住房保障方式的举措,2008年住房保障改实物分配为货币直补;2009年是长沙市安居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和“棚改”的开局之年,长沙住房保障政策效应全面释放。据统计,2009年长沙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56个,实现棚改融资128.48亿元,完成城市房屋总拆迁面积216.78万平方米,共16636户,棚户区改造拆迁户有93%重新购买了新房或二手房,拆迁户共购房120多万平方米;全市对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2平方米的52038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其中以经济适用住房方式保障25179户,廉租住房方式保障26859户;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凭证20321户,发放货补资金11.8亿元。

多项举措保障百姓住房

  记者来到开福区湘江世纪城袁旭的新家时,他正忙着整理房间。“安居工程补贴政策好呀!如果没有这个好政策,我在长沙买一套房子只是梦想。”袁旭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家租住在桂花村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个月房租和水电费的开销至少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一个月基本上没有剩余的钱。有了8万元的政府补贴款和家人的支持,自己终于在长沙市安家了。

  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完善住房保障的政策措施,将实物分配改为货币直补。2008年7月21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沙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实施方案》、《长沙市城市廉租房保障实施方案》三份文件,形成了以“一健三改”为内容的安居工程总体思路。“一健”,即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使每户居民都有房可买、有房可租、有房可居。“三改”,即制度改革,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补贴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房屋改造,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棚户区、危旧房和筒子楼的改造;环境改善,使各项措施配套、功能配套,生活方便舒适。

  一套科学而严密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切实帮助老百姓圆住房梦。据了解,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无房者可直补8万元,住房困难户可补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由每户每人100元提到160元;保障对象确立为低于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保障面积定位人均12平方米。按此标准,2008年长沙市人均月收入在1010元以下的居民便可享受保障性住房。

  住房保障补贴由实物分房改为货币直补,“真金白银”的惠民政策使居民手持一纸凭证,买房完全自由选择、自主决定。在长沙,不论是城市低收入人群,还是棚户区居民、拆迁补偿对象、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都能在住房保障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据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局长石长松介绍,按照当前长沙房价水平,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住房,首付大约是5万到10万元,有了货币补贴,降低了首付门槛。按照当前的房屋租金水平,租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大概需要400元至800元,通过货币补贴,基本可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租金问题。“从安居工程的实施进度看,长沙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就能够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石长松说。

  通过一系列有效政策的实施,长沙市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上走在全国前列。

项目开发带动棚户改造

  长沙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2009年是长沙安居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按照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将推进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作为全市安居工程的头号工程,并确定主要工作目标:力争年内完成棚户区拆迁200万平方米;完成6000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的发放和7000套廉租住房(棚改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对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为实现“居者有其屋”,长沙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陈润儿表示,实施安居工程,既要抓“租”,又要抓“售”,也要抓“改”。要扩大政策效应,形成整体联动,把棚户区、危旧房的改造作为重点来抓。长沙的具体做法是,对棚户改造等重点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对大面积棚户区,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市区结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安置和统一建设,对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大力推行有机改造模式,不大拆不大建,善用资金保民生。

  “我们一直都希望能早点拆迁,能住上舒适的房子,过着幸福的日子。”62岁的彭桃贞老人说。他在大古道巷102号居住了38年,一家5口挤在仅24平方米的平房里。在长沙市天心区,像大古道巷这样的棚户区就有300万平方米,占全市棚户区面积的一半。近年来,天心区委、区政府把棚户改造工作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工作,旧城改造面积20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7811户,开通道路31条、41.5公里,尽管如此,棚户改造任务仍然比较重。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建设,加大棚改力度,该区把棚改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促稳定的关键之举,按照“政府主导、多主体实施”的模式,在细化任务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对棚户改造工作实行行政问责,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天心区委书记夏建平告诉记者,老城区棚户改造,地块不集中,情况各异,为了避免一刀切模式,区里提出了“不大拆不大建,善用资金保民生”的方针,“因为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段,且多数是非常宝贵的一类用地,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优势资源,充分依托文化优势,修复、修缮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道、近现代民宅,发展特色产业街区,以项目开发带动棚户区改造,既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既聚了人气,又聚了财气。”夏建平说。

  记者来到了人民西路清吧一条街,这条在2004年拆迁新建的街区,经过“有机改造”,形成了20多家风格各异、颜色浓郁的小楼,为城市新添了一抹时尚的元素,同时也成为长沙的繁华区。

  从民生经济到民生保障,从民生财政到民生工程。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安居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