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 例
江苏:交通气象监测为安全出行服务
本报记者 王志羚
  南京交通气象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进行气象会商。                           本报记者 王志羚摄

  在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的交通气象实验室里,记者通过视频观看了沪宁高速公路的实时交通路况:各类车辆穿梭其间,客流、物流正有序运营。在一旁的电脑屏幕上,沪宁高速公路的各种气象数据每分钟都在跳动变化着。

  “这些数据都是从前方公路上的AMW交通气象监测站传输过来的,通过这些监测站,我们进一步实现了交通气象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所长严明良告诉记者,“这套设备已在今年3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沪宁高速公路芳茂山服务区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个AMW交通气象监测站。监测站设备通体乳白色,设立在路边并不显眼。在3米高的主杆顶端,有一个风杯在不停地旋转,时快时慢,旁边的风向标微微颤动,指向西南方。一根约1.8米长的避雷针矗立在主杆顶端,百叶箱和能见度仪也设在主杆上方。在主杆的中上部位置悬挂着一个形似信箱的长方形箱体,上面写着“沪宁气象”四个醒目的红字。该设备的研发人袁成松告诉记者,这里面装的是整套设备的核心部分————采集控制器。传感器会将采集到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能见度、雨量、气压等数据传到控制器中,经处理后传回交通气象实验室终端,各项数据指标每分钟都会上传更新。实验室会将分析后的数据传送给沪宁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实现实时气象信息对交通运营管理的服务支持。在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约250公里的路段上共有26个这样的观测站,即平均不到10公里就有一个。

  据介绍,当地面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高速行驶中的汽车极易发生爆胎事故。每年夏季,气象部门都会格外注意沪宁高速公路地面温度监测,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向交管部门发出预警,以便他们及时做出交通管制决策,例如限制车速或者车辆吨位,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有了这些监测站,公路上的事故率明显下降,交通气象服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祥辉说。2008年初,江苏省也遭遇了大范围低温阴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凭借强大的气象监测网络,交通气象实验室对沪宁高速公路开展了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分段精细化预警和临近预报服务大大提高了沪宁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整个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同时,精细化预报服务也减少了因浓雾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封路次数和封路时间。以往长时间封路给公众出行造成延误、给物流尤其是生鲜食品运输造成损失的难题得以缓解。前方的交通气象监测站与后方的气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协同作战,不仅保障了公众出行的安全便捷,也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目前,由江苏省气象局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自主研发的AMW交通气象监测站已应用到包括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宁常高速以及长江水道江苏段等交通要道上,监测站总数已达79个。高密度的气象监测网络直接改变了以往那种靠人工巡逻了解不利气象状况的局面,交管部门掌握交通气象状况由此变得客观、精确、实时。

  作为全国气象部门唯一的交通气象专门研究机构,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已经把气象服务深入到交通部门的运营管理体系中,逐步实现了交通气象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早在1998年,江苏省气象局就率先开始了对交通气象的研究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江苏省气象局逐渐在全国树立起“交通气象服务”的品牌,为全国气象部门开展研究性业务、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江苏省气象局局长卞光辉表示,未来江苏交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是“大交通气象服务”,即从公路交通向内河、海上和铁路交通拓展,从城市交通向农村交通拓展,从低能见度预报向大风、高温、雷击等多种气象要素预报拓展,全面建立起大交通气象业务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