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访谈
为公众提供丰富实用的生活气象预报———访中央气象台应用气象室主任赵琳娜博士
本报记者 王志羚

  记者:现在常能从媒体上看到一些生活指数预报,比如洗车指数、晨练指数、穿衣指数等,这些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赵琳娜:气象指数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公众普遍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各行各业工作性质对气象敏感度的不同要求,引进数学统计方法,对压温湿等多种气象要素进行计算而得出的量化预测指标。这些指数是对天气预报的进一步深化。比如晨练指数,它是综合了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和风力等多种气象要素得出的。为方便使用,我们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或根据气象条件敏感度和依从性的大小,将气象指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正。

  在制定各个气象指数预报之前,气象部门都会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观测试验,以便充分了解各行各业的生产工艺、经营过程对气象环境的敏感度和依从性。比如为了研究心脏病、胃病等医疗气象指数,气象部门必须与医疗部门的医务技术人员合作,收集医院、疗养院、干休所等部门的病例档案,根据这些详尽的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气象指数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和依从性。因为气象指数跟各地的天气气候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气象部门对指数预报还要做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记者:行业气象预报服务也日渐丰富,比较熟悉的有夏季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紫外线指数预报以及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等,为什么要发布这类气象预报?

  赵琳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常规、单一的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开展了相关行业气象预报和公众气象预报。行业预报更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及其关注的主要天气需求量身定做,能够指导行业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效规避风险,减少消耗和损失。如交通气象预报可以为交通部门提供大雾、暴雨、低温、高温等一系列的气象服务,这些信息可给市民以出行参考,也方便交管部门对市内事故多发地段加强巡逻,科学高效地运用现有警力,实现道路的安全高效。

  就公众而言,这些预报更具实用性。如空气污染和夏季高温对人们保持健康、正常的状态和从事日常工作都有直接影响,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因此,夏季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等服务的出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更加贴近公众生理、生活、生产和出行的需要。

  记者:为了不断推出创新的气象服务产品,你们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赵琳娜:不断推出丰富实用的预报服务产品一直是我们气象部门追求的目标,气象部门不断创新预报产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首先,坚持长期不懈地收集了解用户需求,比较分析用户使用和需求的变化基本趋势,为改进服务和创新产品提供依据。其次,重视研究开发工作,加强与多部门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同时,加大多学科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便开发出更具有行业性、更接近用户需求的精细化产品。另外,注重气象科技知识以及新气象服务产品的宣传,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服务产品,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

  记者:公众气象预报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 

  赵琳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用户以及个人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越来越细、越来越个性化。而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专业预报人才队伍的壮大,气象部门在支持专业性气象服务方面必将取得更大进步。比如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预报技术方法和手段等不断提高,公众气象业务的精细化、个性化和针对性会越来越强。

  具体来说,公众气象预报产品将会更加快捷、透明、连续、丰富。比如制作更多的贴近百姓生活的气象指数;公众气象预报产品不仅定时、定量而且会定点,如为户外活动提供精细的定点、定时预报;公众气象服务的手段也将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更加个性化,使老百姓更容易、更快捷地获得,如在公共场所、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设立显示屏幕,通过传真、网站和手机短信显示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