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步西湖岸边,观赏碧波的荡漾,感受杨柳风的温柔,醉心于映日荷花的绚丽,是人们对杭州最鲜明的记忆。不过,在今天的杭州,生态之美更加多彩。从2003年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杭州已走过了6个年头。今年5月,杭州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6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这座湖光山色的“生活品质之城”又迈向了新的征程。
保护
江南古城的每一处生态
治理西湖、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和市内河道……杭州启动了10大生态工程
泛舟西溪湿地,眼前划不开的是浓浓绿色。河道两旁,一排排松木桩在碧水间,若隐若现。“这些木桩可以有效地防止沿岸的水土流失,保护水质。除了西溪,杭州很多河流的治理中都在沿岸用石头建了生态驳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研究中心的蒋跃平告诉记者。
杭州不仅有西湖。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的西溪,这几年,因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突出成绩,越来越吸引关注的目光。
“西溪和西湖,就像杭州两只水灵的大眼睛。眼睛迷人了,这座城市就漂亮了。”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林金昌说,“原来西溪是臭水沟和垃圾填埋场,我们截住污水,清运淤泥,栽下植物,迁走居民……在城市中心,恢复了一片11.5平方公里的湿地。今年7月,西溪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以往入选的都是原生态湿地,作为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还是第一个。”
在林金昌看来,保护好西溪湿地,不仅净化了城市的空气,改善了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品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城市居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要知道,世界上94%的淡水储存在湿地里。西溪湿地是首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我们要发挥好西溪湿地的教育功能!”今年“十一”,位于西溪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即将开馆。
“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带动了一大批生态工程,以这些工程为抓手,杭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说,“杭州做出‘环境立市’的战略部署,确立了3个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招商引资的资本,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杭州市环保局局长朱党其说,“2005年杭州启动了生态市建设‘1250’工程,即在12个领域,每年每个领域各启动50个示范项目,每年累计600个。至今已实施‘1250’工程近4000个。另外,我们还开展了西湖综合保护、运河综合整治、市区河道整治、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等10大生态工程。”
朱党其到环保局工作前,曾在建委做河道整治。“我调研时曾沿着上塘河、胜利河等走了一大圈,越走越难过,城市的河比农村的还要脏,还要臭。”他说,“杭州的水网是贯通的,治理起来的难度也是蛮大的,但是政府的决心更大,在河流治理上投入60多亿元。现在,杭州真正实现了江、湖、河、海、溪的五水相连相通。坐着游船逛杭州,可以欣赏到江南古城的另一番风景了。”
规划
山水相依 城景交融
城市将融合在山水田园之间,依江带湖、城景交融,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存
山水相依、湖城合璧的杭州,如何在保持历史名城风貌的基础上,勾勒出新的生态市蓝图? “可以概括为10个字: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朱党其说,“东部要‘动’起来,建成交通走廊,连通上海,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西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好,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南部建设钱江新城,北部打造良渚文化遗址,随着工业区撤离城市中心,中部的西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自2003年至今,杭州市先后编制了《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杭州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杭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杭州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等多项规划,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及村也完成了相应的生态规划编制。
“建设生态市,杭州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设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都参照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兼任杭州市生态办主任的朱党其说。
杭州在全国较早设立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力度逐渐加大,从2004年的40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7000万元,今年达到1.7亿元。据统计,自生态市建设开展以来,杭州市本级财政已累计投入生态环保建设资金达10.3亿元。
统筹
城乡环保需一体
杭州市区外的5个县市仿佛一道生态屏障,保证着市中心的清新空气和干净饮水。建设生态市,必须城乡并举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韦庄的这句诗道出了富春江畔这座小城的魅力。
“桐庐曾列全国县级旅游之冠。良好的生态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优势,因此县委、县政府将环境立县确立为全县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桐庐县县长陈国妹说。
近年来,桐庐在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一系列环境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6亿元。以污水治理为例,桐庐已建成6万吨级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7个污水处理站,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8.2万吨。
陈国妹高兴地翻出手机里存储的信息,告诉记者,“2007年,浙江省对流经桐庐县富春江、分水江和壶源江的进出水质监测了27次,其中15次是流出水质优于流入水质;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4次。这说明,流经桐庐的水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桐庐的水环境切实得到了改善。”今天的桐庐已经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一个目标是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杭州环境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像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已经达到30万吨。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杭州建设生态市的重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是其中的难点。”杭州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徐青山说。
据统计,桐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约500万吨,相当于1家万吨级规模造纸企业污水量的10至15倍。陈国妹告诉记者,今年桐庐将投入2000万元,对位于富春江上游的30个行政村和全部101家农家乐污水进行治理,新建的农家乐必须建起污水处理设施。“我们采用在农民家门口建造人工湿地的治理方式,投资小,见效快,力争3到4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与现有的县城、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目前,杭州已建成全球500佳村1个、国际生物圈中国保护点2个、全国生态示范区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3个、省级生态县(市)3个、省级生态乡镇78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30个、市级生态村40个。
培育
绿色产业别具特色
西溪湿地将成长为国际旅游综合体,创意文化园也在摇曳着垂柳的池塘边安了家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桑大县。穿行在威坪镇岭脚村,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桑树的枝条。以前,这些树枝只能烧火或烂掉,现在经过粉碎、烘干、添加菌种后,成了栽培黑木耳的好原料。用后的菌渣,还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除了养蚕,淳安又发掘出了一个新的绿色产业,并形成了“蚕—桑—菌”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王建功的合作社把桑枝条加工成木耳菌种。“2005年下半年,我开始搞桑枝条种木耳,只有50万个菌棒,去年到了272万棒,威坪镇所有木耳菌棒都是我提供的。合作社前期提供菌种、菌棒,后期收购木耳,卖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去。”他笑呵呵地说,“眼下,我正在打‘桑都’的木耳品牌,搞绿色产品和QS认证。山坡下面的房子里明年还要再搞50万个菌棒。”
“一个菌棒一年可以长4到6次木耳,纯利润是2元,全镇有140多户种植,平均每户增收1万多元。”威坪镇农办主任余宜顺说,“去年全县22个乡镇共生产桑枝食用菌805万袋,今年力争达到1000万袋。”
在杭州,生态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临安的笋壳综合利用,余杭蓝天的生态种植、养殖,桐庐的生态蜂业等正逐步推广,生态经济比重逐年增加。工业方面,杭州在加强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的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作为“东方休闲之都”,杭州的休闲旅游产业更是别具特色。
萧山区的湘湖曾是砖瓦厂的取土地,治理后变成了国际休闲博览会的举办地。放眼湖面,近水远山,别有意趣。
“西溪湿地不仅要保护,也要开发。除了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溪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打造国际旅游综合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赢。”西溪湿地负责旅游开发的副主任陈渊文说,“西溪搞旅游就是要推产品,不仅要推观光产品,更要推休闲度假产品,让游客走进来,留得住!”
下个月就是西溪的“火柿节”了,1万多棵柿子树会缀满红彤彤的小灯笼。2月探梅节、3月踏春节、11月听芦节,全年还有渔夫之旅,游客跟着渔民摇着小木船,捕鱼挖野菜……“端午节的龙舟赛原来是居民自发的活动,后来上海有些外企也来参加,下一步我们想把它打造成拓展训练的企业文化基地。”陈渊文说,“我们酝酿的另一个重头休闲产品就是婚庆。不少新人到西溪拍婚纱照、办婚宴,我们要把这块做大。依托湿地的小桥流水,搞传统民俗的婚礼,比如用小船迎娶新娘,会很有特色。经营的收入可以反哺湿地,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十一”时,和中国湿地博物馆同时开张的,还有西溪创意产业园和超五星的悦榕庄酒店等。西溪创意产业园由59幢建筑组成,包括创意总部区、艺术村落区和艺术创作及经营区,已有17位名人签约入驻,房屋正在紧张的装修中。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保护湿地的示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杭州市市长蔡奇说,“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要打好国际牌、生态牌、文化牌,让湿地真正成为游、购、娱、学的新天堂。”
到今年上半年,杭州三次产业比例为3.5∶47.8∶48.7,产业结构已由原来的“二三一”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
上图:西溪湿地是一个保护生态的典范。 本报记者
来 洁摄
下图:工人正在用桑枝条制作木耳菌棒。 本报记者
来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