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北省承德市地处首都周围绿化和三北防护林结合区,承担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要使命。多年来,承德市立足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路径,加强生态建设,做足发展文章,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业发展起来、农村亮丽起来。广袤的农村大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创建文明生态村,构建“世外桃园”
阳光梳理着充满生机的承德田野,汽车在乡间公路上穿行,湛蓝的天,苍翠的山,清亮的河水,充满希望的农田,错落有致的农家院……好一派田园风光。
走进承德市承德县四方营村,在路旁,在山野,在农家的门前屋后,处处散发着果子的清香,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连片的果园里,旅游采摘的人络绎不绝,果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这里的农家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多数乡镇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果树技术员、果农、农家饭庄户主为会员的农家游协会。此举激发了广大农户发展农家旅游的热情,纷纷参与到发展农家旅游中来,自觉地改善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绿化村街、村路,出力出资建设文化墙,硬化公路、街道,改水、改厕、改圈和改院。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农家游”71个村875户,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硬化道路604公里,安装路灯2134盏,植树136.2万余株,栽花34.9万棵,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宽阔的水泥路,整齐的排水沟,五彩缤纷的文化墙,村街村路花草点缀、绿树环绕。
走在连接每家每户的硬化巷道上,只见家家门庭整洁,墙上文明卫生宣传标语与国画结合,独具匠心。一位村干部高兴地介绍:“前些年,村入口一带都是露天厕所、牛栏、猪舍、杂草堆,臭气熏天。搞起文明生态村后,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小公园,发展了农家游,前后对比变化真的很大。”走进一户人家,院里干净整洁,偶闻鸡鸣牛叫而不见其影,循声望去,才知那里是牛栏鸡舍。小院设计别致,人畜粪便排向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成为有机肥料。
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承德农村展现出的新景真的很美,和谐宜人,别有一番韵味。
前些年,在承德的不少农村,“远看绿茵茵,近闻臭烘烘”。“下雨泥泞晴天灰,杂草丛生蚊蝇追”。“人畜混居不讲究,茅厕脏乱难卫生”。
创新从解决问题开始。承德市委、市政府敏锐地看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新矛盾,深刻地认识到,农村需要安定和繁荣。为此,早在2004年,承德市就开始了一场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落净化”为突破口、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关乎最大利益,就能激发更大热情。广大农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文明生态村创建之中,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在承德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开展起来。目前,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780多个,成为承德的一大新看点。
承德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改变着广大农村的面貌,也必将为发展积蓄强大的发展后劲。
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业”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农民走上富裕路;延长产业循环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人并不知道承德有个平泉县,但平泉的食用菌产业在全国却是大名鼎鼎的。2005年,平泉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达到4000万盘(袋),收入突破4亿元,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007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到8000多万盘(袋),收入突破8亿多元,成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2008年增强了食用菌产业集聚度,提高了辐射能力,发展到1亿盘(袋),挤进“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并荣获“最具成长潜力奖”;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冬”中,平泉食用菌产业竟一枝独秀,呈现出逆势上扬态势,不仅生产总量不降反升,总量达1.8亿盘(袋)、同比增长121%,而且食用菌价格也较上年有较大提高。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承德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和发展生产的一个缩影。他们开发出了用刺槐生产食用菌的先进技术,发挥刺槐越伐越旺的特点,大造刺槐林,到2007年底已累计造刺槐林64万亩,确保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该县还针对食用菌废料,研究开发加工蛋白饲料,推动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的粪便作为肥料用以还林还田,既有利于刺槐的生长,又保证了生产食用菌所需的原料供应,从而实现了林木————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田)的生态链,使林木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实现了生态和生产的双丰收。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围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积极组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基地规范化建设以及中药生产现代化、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目前,已形成中药一体化、食品饮料、错季蔬果、食用菌、马铃薯、高新育种、畜牧养殖7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1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5万亩。同时,该市还实施水保治理工程,涵水源固沙土,生态兴农。两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百余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工程示范区,完成综合治理面积近千平方公里,造林整地300多万亩,栽植苹果、板栗、山杏等经济林3万多亩,建水源及节水工程3000多处,年可增加水源涵养量480万立方米,对固土防沙、涵养水源和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新看点。
2009年6月8日,“承德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商超签约仪式”在承德市举行。市农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通淼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先签署了《关于将承德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商超的合作框架协议》;承德润隆食品、森源食品等8家农产品企业与北京通淼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有10多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
一位专家这样评价道:“从沿海发展模式看,搞活区域经济,不是创举,也不新鲜。但对于承担着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承德而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就是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
建设新民居,推进“城市生活”
跨入新世纪,承德市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期。有了钱,怎么花?承德的做法是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和生态建设的力度。近年来,他们先后投入6.1亿元,完成3000多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打通城乡交通瓶颈;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政策性让利7亿元,每位林农年均增收500元以上;今年投入300多万元支持新民居建设……林林总总,看长远,算大账,一年支农资金逾10亿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
同时,承德市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新民居建设,本着“科学谋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切实把新民居建设当成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
新民居建设既要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又要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更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新宅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为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让新民居彰显承德地域文化特色,富有特殊魅力,承德市还在今年召开了全市新民居建设座谈会,全面启动新民居建设工程,首先建设50个新民居示范村。
在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长年靠种地为生的老曹仔细翻看着《承德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指着一套二层样式的小楼说,“这套好,还便宜,比城里的房子还好!”
目前,50个新民居示范村正在建设之中,八家村的新民居建设即将完工。农民们望着很快就搬进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小楼房,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