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目前,开发区汇聚了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申请专利3000多项,其中60%以上为发明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达到了80%以上。2008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到全区总量的81%和77.68%。
坐在办公室里,说起开发区优良的成绩单,管委会主任张伯旭没有喜形于色,更多的是沉思:“园区产业结构比较好,入驻企业质量比较高,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但在提升发展质量上仍有很大的余地,我们心里仍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亦庄今后的发展,决不能依靠规模扩张,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变产业亦庄为科技亦庄。”
这些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开发区得到了快速增长。这里,既有掌握着世界前沿技术的跨国公司和研发中心,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德国拜耳公司、日本SMC公司等一大批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如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纬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
亦庄坚定不移地发展有鲜明特色、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提高北京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第一条30厘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此建成,速度最快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在此投产,第一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一组挂网成功的实用超导电缆、第一个人源化抗癌药物在这里研发成功。
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亦庄上演一幕幕“北京创造”的华彩乐章———
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第一根340m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建成了第一条年生产能力200km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进行高温超导线材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
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压有限公司,研发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新增的风能发电设备生产线所生产的变速箱代表了国际最新科技水平,将对国内外风能发电企业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有科研院所改制后诞生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在大型高炉、工业和民用建筑等设计及技术领域享有盛誉,有多项技术和设备打入国际市场;
红旗中文2000公司,其自主研发的“RedOffice”产品是首家跨平台的办公套件,荣获了国内各种针对办公套件的权威奖项,第一批被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高科技产品;
开发区工委书记杨林表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将进一步发挥引领北京发展的重要作用。未来3到5年,亦庄的高新技术产业将越来越优化,区域的国内外优质资本也将越来越集中。“我们要努力让‘科技亦庄’成为‘科技北京’最生动的窗口、最美丽的风景!”她说。
面向新目标,亦庄再一次提高了招商引资的科技门槛。多年来,开发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时一直强调“三高两低”,即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消耗、低污染。最近,开发区又新设了一道“科技含量”的门槛,制定了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定量化指标。“我们要深入研究产业规律,在引入企业时就考虑到它的技术含量,确保能走在行业前列。”张伯旭说。
如何提高“北京创造”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开发区为自己设定了新要求:“科技亦庄”不仅要引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要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科技引擎的作用。
“帮助园区企业解决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方面的难题”,这是清华大学信息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广告”,而中科院三维运动捕获技术实验室,则打出了以下标牌:“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娱乐领域内包括三维游戏、三维动画等文化创意类项目关键技术方面的难题”。近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第五届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上,37个国家级的公共开放实验室“打包”在一起,向前来参加论坛的100多家企业宣介可供“对接”的内容。
据了解,出现在论坛上的北京、天津等公共开放实验室,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网络通信与集成电路产业等领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人士表示,论坛特别设置京津等地科技资源与企业对接活动————科技资源推介,意在使企业深入了解京津塘干线的科技研发平台资源,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共有资源,加速京、津、冀三地,特别是北京众多科技资源在“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沿线释放能量。
“作为我国智力科技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北京、天津拥有比较发达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京津之间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区域,是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重要纽带。滨海新区的建设,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杨林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京津的黄金枢纽之地,我们正着力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技术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夯实‘科技亦庄’的区域辐射力,成为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