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农耕的父亲曾经是文港一家毛笔厂的厂长,可是自小对书法感兴趣的他想练习毛笔字时,在自己家却找不到一支好用的笔。一次,他买来几支外地的笔,试图找出文港笔和外地笔的差别,可是用起来也并不称心。
1986年,18岁的邹农耕离开了学校,开始在市场上做毛笔营销生意,走遍浙江、安徽、湖南、湖北、贵州、河北等毛笔的产地。市场情况熟悉后,他有了要为毛笔事业做点事情的使命感。
在走遍大江南北跑营销有一定经济积累后,25岁的邹农耕回到文港创业,决定生产自己的毛笔。邹农耕把自己对毛笔的感情倾注在制笔工艺中,邹农耕笔庄的毛笔无论是质量、外观还是笔杆的材质都有了创新和提高。他深入研究传统制笔工艺,在“手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制笔技术,研究笔的功能、性能和特殊画种、特殊技法的需要,进而生产出新的品种,进一步拓展制笔工艺的文化内涵。
“中国毛笔太美了,拿着一支毛笔就像打开一本自己爱的书。很多做笔的人没有什么学历,靠的是毅力和探索。”谈起自己对毛笔的执著,邹农耕说。如今,邹农耕笔庄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全国设有200多家分店。
在制笔经商之余,邹农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文笔》、《农耕笔庄鱼素》的编辑工作中去,为国内书画家营造交流平台。“以笔养文,以文辅笔”,邹农耕对毛笔文化的传播倾注着他对毛笔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