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

  来到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科技研讨会议正在召开。见到董志江,已是下午5时。从无尘无静电的车间走出来,这位45岁的光电子专家穿着一身防护服出现在记者面前。

  同光谷许多企业家一样,董志江和他的公司也孵化自创业街。目前董和他的团队正试图在武汉开创中国的第二次照明革命———用半导体照明(LED)取代白炽灯和日光灯。“在美国的十多年,一直从事半导体照明的研发工作”,董志江说他最痴迷的莫过于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纳米粗化电极芯片技术和第三代MOCVD(金属氧化物化学汽相沉积)晶体生长工艺技术等4项发明专利核心技术,无疑将带来巨大商机。

  “在光谷,资金门槛不是问题,只要你是好苗子,就能吸引风险资本的跟踪。在这里,创业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个人,高科技的魅力,让大伙儿觉得实实在在。”董志江带着专利核心技术组建了他的研发团队,迪源团队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的紧密合作保证了技术在行业的持续领先和成功产业化,为迪源光电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2003年6月,科技部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规划50亿元投资节能环保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被列为“863”计划“十一五”重大专项。董志江和他的迪源光电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迅速建成了完整的生产线,专业从事半导体照明LED外延片、功率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整个芯片生产线投资2.5亿元,2007年投产,2008年上半年生产销售5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制造LED产品芯片的厂家只有5家,而能够造出大功率芯片的厂,只有迪源一家。

  而今,LED已经在手机背光源、汽车照明、交通信号灯等领域快速成长壮大,董志江的研发队伍正在寻求新的方向,让数字照明越来越快走进人们的生活。 文/本报记者 谢 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