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旗飘扬
同为党旗添光彩
———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与乡村党组织开展“联建共促”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王永孝 韦存韧

  在抗震救灾战场上,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党员干部深入村寨,在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下,与当地党员共担职责使命,使灾区31个基层党组织迅速恢复生机活力,成为带领人民重建家园的坚强堡垒。

(一)

  6月1日晚,北川擂鼓镇柳林村一顶简陋的帐篷里,一个特殊的党日正在进行。第二炮兵政治部领导带领某工程部队政委马力、副政委安海林等与柳林村16名党员一起,面对鲜红的党旗,高声宣读入党誓词。

  这是柳林村党支部地震后的第一次组织生活。柳林村是北川县致富奔小康示范村,村党支部是擂鼓镇的先进党支部。地震中,3名党员遇难,其余22名党员家家遭灾。

  奉命在柳林村抗震救灾的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在执行救援任务同时,聚拢群众,寻找党员,组织了这次特别的党日活动。

  宣誓后,58岁的党员周登华热泪纵横地说:“地震后,我在垮塌的房屋前没有哭,面对失踪的亲人没有哭,可当举起右手面对党旗的这一刻,我觉得浑身热血奔涌!有了组织,我们就有了依靠,就有了战胜灾难的信心……”

  抗震救灾中,二炮部队开山劈石、排险架桥,为人民群众打开了一条条“生命通道”。路通到哪里,就把党旗挂到哪里,把党章发到哪里,把“特殊党日”过到哪里,把党组织恢复到哪里!

  位于安县墩秀公路沿线的高川乡泉水村,出山道路被巨石封堵。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经过20天苦战,打通墩秀公路后,第二天就派人来到泉水村,与村党支部取得了联系。

  泉水村女文书房加旭在地震中失去6位亲人,她和党员一起忍痛带领村民展开自救。工程团党委书记、政委孙乐带领人员来到村里后,泉水村党支部很快恢复了组织生活,房加旭也实现了入党的心愿。

  据第二炮兵政治部领导介绍说,他们发现,一些受灾严重的乡村,因为人员疏散,党员难以收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受到影响。为此,他们广泛开展“联建共促”活动,已先后与灾区31个基层党组织结成帮建对子,共同开展“同为党旗添光彩”活动,让鲜艳的党旗在灾区上空高高飘扬!

(二)

  二炮抗震救灾部队结合“进村入户”救援工作,每到一地,一找党员,二帮支部。

  北川陈家坝乡大竹村是地震重灾区,全村15名党员有12人在外打工,剩下的3名党员在地震中遇难。失去带头人,生产自救成了大问题。6月初,二炮某基地防疫队进入陈家坝后,基地副政委于瑞田找到与大竹村相邻的小溪村党支部书记赵义文,经与乡党委协商后,请赵义文同时担起两个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6月中旬以来,二炮工程技术总队官兵在绵竹灾区执行救灾任务时,政委高海华带领党员干部骨干,先后与4个村176名党员进行座谈,提出了“抓紧时间抢收抢种”等27条灾后重建的建议。二炮537医院医疗分队进入安县高川乡后,立即与乡卫生院党支部取得联系,赠送了20多万元的急需医疗设备和药品。医疗队27名党员与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结成“一帮一”对子。乡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刘小康激动地说:“部队来了,不仅提高了我们医疗救助水平,关键是让我们的党组织更坚强了!”

  “联建共促”活动使灾区一个个“战斗堡垒”组织完善,班子健全,涌现出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

  6月初,二炮官兵在老鹰山堰塞湖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降山治水之战。面对高危险情,高川乡泉水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全村60多名党员、青年,自发加入抢险队伍。

(三)

  组织坚强了,人心凝聚了,重建加速了!随着“联建共促”活动的深入,一个个乡村党组织作用明显、指挥有方,已成为带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中坚力量。

  6月2日,二炮某基地防疫队进入重灾区陈家坝后,迅速把分布在11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的85名退役军人党员召集起来,组成“党员突击队”。这支队伍先后完成抢通道路、帐篷搭建、维护治安等40多次重大任务。陈家坝乡党委书记赵海清、乡长龙玲玲激动地说:“党员突击队是乡党委灾后重建的有生力量。”

  6月17日,救援队要为麻柳湾村建造一批平板房,可村民们谁也舍不得铲平祖祖辈辈留下的宅基地。党支部书记董瑞林站出来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先清我家的,然后清村主任家的、党员家的……”话音刚落,17名党员站出来,拿起锹镐,开始清理自家废墟瓦砾。4天之后,一座板房新村在麻柳湾的废墟上崛起。

  “有困难找党员”、“有难处找支部”。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受灾群众有靠头、有盼头、有劲头,在转移伤员、领取物资、房屋重建和劳务输出等工作中,从无序状态向有序展开。有着17年党龄、曾在部队当过兵的柳林村党支部书记姜林贵带领支部一班人,为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贴心支书”。

  “联建共促”活动使乡村党组织凝聚力大增。远在异地打工的党员闻讯赶了回来,在地震中失散的党员闻讯找了回来,在抗震救灾中表现优秀的青年围上来了!一些志愿者也纷纷进入乡村党支部,与灾区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一起参加灾后重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