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如今,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抱着“不忘人民养育恩”的情怀,像当年红军工作队那样走村入户,帮助老区群众奔小康,在完成多样化任务中续写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振兴地方经济打头阵,是对老区人民最好的回报”———16项重大工程建设中勇当主力军
今日井冈山游人如织、风景如画。旅游业成了井冈山市的支柱产业。过去仅有十几户农家的茨坪中心城区,现在建有100多家宾馆饭店。每到旅游旺季,山区群众用水成了难题。为此,省市决定为井冈山兴建万吨提水工程。
“把最艰巨的山顶水管铺设任务交给我们!”人武部领导到市委请缨。当时已是寒冬腊月,山上滴水成冰,要将240根重50余吨的水管搬运到山顶,铺设成5400米长的输水管道,确实是件艰巨的工作。
面对高入云端、冰封雪裹的山峰,人武部领导带领20多名干部职工和民兵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在最前面开路。他们用铁镐、砍刀和斧头敲碎冰层,用双手扒开道路。一路上荆棘丛生,官兵的衣服被剐出破洞,脸上手上被划出血口,寒风一吹钻心地疼。然而,想到能为井冈山人民做贡献,官兵们斗志昂扬,口号喊得震天响,最终打通了一条长600多米、宽2米的上山通道。又经过连续4昼夜的奋战,官兵们硬是靠肩挑背扛把50余吨重的物资运上山顶。
“振兴地方经济打头阵,是对老区人民最好的回报!”这是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的共同心声。记者了解到,井冈山市人武部有这样一个好传统:凡是新调入干部职工,吃的第一餐是红米饭南瓜汤,上的第一堂课是瞻仰烈士陵园,唱的第一首歌是红军歌谣。主官之间进行交接,重温红色传统是必修课,干部职工转业、调离前都要向组织写一份思想汇报。这一被称作“红色交接”的做法,已成为延续数十年不变的制度。他们还开展每季读一本书、每月熟知一个红色经典故事、每周记一个烈士名字的活动,让官兵们人人熟知井冈山人文地理、熟知井冈山革命史、熟知井冈山革命英雄事迹,个个可当导游解说、会讲英雄故事、能唱红军传统歌曲。
人武部部长郑芳华告诉记者,在井冈山柏厦公路建设工程中,人武干部带领民兵战严寒斗酷暑,先后削平了105座小山头,解决了困扰山区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题;在万亩林改造工程中,人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住窝棚睡岩洞,为1.3万亩荒山披上绿装……近年来,在井冈山市的16项重大工程建设中,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勇当主力军。
“当年红军用枪杆子武装群众,如今我们用科技带民致富”————结对帮扶12个贫困村全都成为小康示范村
2005年,井冈山市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引导村民走“养猪—沼气—果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当年红军用枪杆子武装群众,如今我们用科技带民致富。”人武部干部带着千余册科技书籍和农技专家走进了黄坳乡石角村,组织民兵致富能手先行试点。
2个月后,村民看到建沼气池的民兵家庭受了益,纷纷来找人武干部,“先辈跟着红军识字扫盲,如今我们跟着人武干部学科技,不会有错!”在人武干部的带领下,仅两年时间,石角村就成为全市小康示范村。
记者在井冈山市农村发现,一个个“民兵生产示范基地”、“民兵种养大户”、“民兵号菜篮子工程”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训练基地资源优势,为民兵搭建科技致富平台,3年来,先后举办农业科技培训和讲座130余期,编写《民兵科技简报》1.6万余份,培训各类农技人员3600多人。
井冈山生态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开发经济林、建设生态井冈山”目标后,人武部领导打起背包,翻山越岭来到井冈山深处的睦村乡,帮扶该乡发展芙蓉梨产业。为了筹集扶助资金,人武部发扬红军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开源节流,硬是抠出10万元帮扶睦村乡。第二年夏天,当一辆辆满载芙蓉梨的货车开出山村,乡亲们纷纷燃起礼炮向人武干部致谢。
近年来,人武部联合地方科技部门,在全市民兵组织中开展建设生态农业“百点千兵”示范工程活动,抽调65名专武干部和120多名民兵预备役骨干创办各类特色产业基础,使民兵成为“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生力军。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场(园)的示范功能,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走出了“一户办一园,一园带一片”的新路子,建成民兵示范基地和各类科技示范点40多个,带动了10多个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人武部还与市农林、工商等5个部门共同开设信息网站,定期汇编致富信息下发到各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增强民兵开拓市场的竞争意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借助市场信息,先后引进了蘑菇、灵芝、高山蔬菜等一批特色种植产业,并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通过市场化运作,使井冈山市大批特色山区产业实现了“订单农业”,农副产品生产、销售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黄坳乡洪石村李亚春是人武部挂点帮扶贫困户。前年,人武部干部职工支持他开发了50亩油桃果园,还拿出8000元为他购买了化肥、农药、果树苗和喷药机。去年果树开始挂果,然而,大山深处市场信息闭塞,眼看几千公斤油桃就要烂在树枝上,李亚春急忙给人武部徐政委打来电话,人武部干部职工通过网上联络,帮助李亚春卖了2万多元。
“百姓不富,寝食不安”。官兵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弘扬红军工作队的优良传统,与老区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使结对帮扶的12个贫困村不仅实现脱贫,还成为全市的小康示范村。
上图 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为农民送去科技书籍。 吴德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