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
传承非遗文化 勾勒乡村美景
近年来,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积极打造非遗文化,通过创新旅游模式带来人气和消费力,为村民创造幸福生活。
“我们坚持小投入、广参与、共富裕的发展思路,投资2200余万元,建成老戏台、乡村美术馆、‘非遗工坊’等非遗文创核心区。开展黄河非遗大集,设置流动摊位90余个。其中,‘千手织布’订单远销广东、福建等省份,年销售额达190余万元。”盐窝镇相关负责同志说道。
盐窝镇依托老街长巷积极打造非遗项目,建立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村民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带动周边2000余名群众参与开发运营增收致富。附近270余名村民加入威风锣鼓队、婚俗表演队等展演队伍;落户“老杨琴”等35项非遗项目,年人均增收1.5万元。其中,黄河澄泥印第四代传承人在听闻家乡盐窝镇打造了非遗集聚区之后,回乡创办了黄河澄泥印“非遗工坊”。
在倾力打造非遗项目之外,盐窝镇还积极进行融合发展,确立了以非遗为路径、文旅为业态、研学为产业、传承为核心的发展思路,让旧街巷摇身变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截至目前,盐窝镇沿黄非遗文化资源集聚区的建设,吸引非遗学徒、从业人员300余人,人均增收1.8万余元。周围群众通过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方式,拓宽了收入渠道。同时,农村闲置房屋资源也在文化资源集聚区的带动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50余户村民的偏房、院落平均为每户群众增收3500元。
下一步,盐窝镇将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行动,书写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和创业热土。(张文超)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