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下好四步棋 为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当前,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培养产业所需人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生命线、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下好“搭平台、重创新、促转化、优教学”四步棋,走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
搭平台 下好“产教融合”基础棋
2017年,学校率先在重庆高职院校建立院士工作站。7年来,学校以院士工作站为纽带,按照围绕产业、服务区域、聚焦园区、精耕企业的产教融合发展思路,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搭建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平台。
2020年,学校院士工作站入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与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以“联合生物加工处理餐厨垃圾”项目为重点的绿色循环科技产业园,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22年,学校联合重庆高新区、德国莱茵TüV共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入驻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街道微电子产业园区,对接成渝及周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赋能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
学校在四川新都、重庆西永的两大基地建设,扎牢了产教融合根基,打通了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最后一公里”。以两大基地为依托,学校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产教城“深融”行动。近年来,学校组建1个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2个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市内外4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创新 下好“科教融汇”先手棋
科教融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学校聚焦“绿色+智能”双领域,实施院士领衔、高校助力、团队攻关、服务产业的科教融汇“四步走”行动,其工作经验入选科教融汇全国典型案例。
学校以项目形式与院士团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通过“揭榜挂帅”带动教师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组建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团队6个,在大型企业建设企业教授工作室、企业博士工作站等20余个。
目前,学校授权专利数量累计达2800余件、发明专利600余件,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发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出联合生物加工工艺技术。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技术服务团队率先在国内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空气悬架系统、车辆动力电芯等6项产品。
近5年来,学校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促转化 下好“成果培育”关键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学校联合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检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工业互联与智能检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成果转化平台,以及30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数据显示,学校各项研发已直接催生成果转化金额1.53亿元,服务企业经济效益产值达15.8亿元。例如,“联合生物加工处理餐厨垃圾”项目已率先建成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生产线,近3年,产生经济效益达3600万元。
成果的转化不止于物、更在于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认证培训,已有1800余名学员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
优教学 下好“人才培养”长远棋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交汇点在高校。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专业转型升级,着力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瞄准新型工业化方向,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以“五金”建设为抓手,迭代升级学科专业、深化课程改革。学校聚焦产业关键环节调整优化专业17个、编写数字教材45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180余个、开发系列课程资源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近5年来,组建卓越班30余个;组织学生常驻企业参与真实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提升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6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5项、银奖9项、铜奖28项。“两大国赛”获金奖数量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钟 刚 冯焰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