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
深化改革 强院兴校 向应用型大学全力转型
泰山学院锚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采用“大学院、小学校”治理的科学思路,以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为着力点、以提升学校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支撑,坚持放管结合、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对应,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完善职权结构、落实激励保障措施等方式,实现“能放尽放、可简尽简”,充分激发校院两级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大学办学和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释放内部办学活力
将二级学院作为学校治理的重要主体,赋予其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移管理重心,明确与二级学院在各项工作的职能边界、下放二级学院的权限,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权、办学经费支配权、教学管理权、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自主权、国际合作交流自主权、学生管理权、资源配置与管理权等。在工作方式上,学校尽量减少对二级学院的管控,只发挥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咨询、监督保障等作用,注重引导二级学院“自主办院”,充分释放二级学院能动性与创造力,迸发活力、彰显气质、激发潜能,以此形成“学院带动大学”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在充分调研、系统分析各个二级学院办院历史、学科建设、发展定位等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包括价值追求、主体构成、机构设置、治理方式等要素在内完整的二级学院治理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细化二级学院章程,逐步形成以学院章程为基本准则,机构权责明晰、制度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治理机制。推进二级学院成为具有生产力、适应力、成长力的育人与学术组织,成为可以掌控自身发展的办学主体、成为学校进军“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力臂。
强化联动发展。学校坚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部署,持续抓好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健全资源保障、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着力实现各类办学要素的打通联动。一方面,切实强化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效,为二级学院改革发展从服务角度做细做精。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并支持二级学院之间,以及一级学科内与不同学科间的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和优势共享,重视在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研究中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各种资源的统筹使用、协调发展。
优化绩效激励模式 赋能基层发展动能
优化绩效工资结构盘活“存量”。学校坚持扩大二级学院绩效分配自主权,以二级学院发展基础和办学规模为基本依据,突出强化创新发展意识和成本意识,学校简化拨付办法,核定二级学院绩效工资拨付总量,打包划拨给二级学院统筹安排,鼓励支持二级学院自主合理绩效工资分配,建立与岗位管理相对应的薪酬分配体系。通过突出关键业绩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绩效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成效、业绩贡献的紧密衔接,调动广大教职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健全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做优“增量”。除固定的人员经费与日常调控经费,学校根据二级学院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于单项考核优秀的二级学院进行奖励,部分项目学校同时对个人进行奖励。不断深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改革,突出“关键指标”引导作用,重点对绩效经费划拨权重影响较大的关键目标考核,如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设置一级指标,并细化考核标准,针对考核结果,学校对绩效工资进行分档拨付。
强化运行保障机制 畅通监督反馈渠道
强院兴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充分保障二级学院师生员工的参与权、监督权,形成学校党委、行政、学术、教师工会、学生会等主体构成的决策主体,让决策的知识、技术及经验进一步加深,增强决策科学性,体现多样化诉求。
为畅通和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让师生更好地参与二级学院治理过程当中,学校要求二级学院致力提升三个“完善”:一是完善教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制度,充分激励二级学院教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二是完善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学校规定二级学院人事安排、考核与奖惩、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职称评聘、津贴发放、财务预算及执行结果、评优选树以及其他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均须向全体教职工公开,提前公示征求意见;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加强二级学院自我监督、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和学生评议监督权利,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二级学院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规范行使相应的办学自主权。
注重提升各个治理主体的监督、反馈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设立多种渠道,不断提升师生员工参与二级学院事务的意愿及能力,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师生员工对二级学院发展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让监督真正从“有型”到“有效”。
(李 峰 刘明合 王建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