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高效服务千行百业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实现金融普惠目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同时守住数字金融发展的风险底线。
创新产品助推行业发展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福州现代物流城的三大专业市场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实现年交易量超600万吨、年交易额约500亿元。
“我们致力于成为集农产品交易、加工、配送、冷链仓储、电商物流等全业态、全品类、全链条的现代农产品智慧物流园。”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副董事长吴融华告诉记者,过去物流园都是依靠人力管理运营,无法实现多场景下的缴款对账和便捷支付。为此,物流园与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合作,由银行提供一套“智慧农批”解决方案,有效满足了入驻商户和市场管理方的金融服务需求。
便捷的金融服务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商户入驻。截至目前,园区入驻商户近500家,主销果蔬品类超300种,日均交易量稳定在5000吨至6000吨。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数字金融/云生活业务部总经理李敏介绍,“智慧农批”属于量身定制的数字金融服务,针对物流园费用收缴品类多、结算流程复杂、对账繁琐等痛点,集合代收、银企通、云缴费等支付结算产品,提升园区整体数字化运营能力。
加快现代智慧物流园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马天娇认为,银行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大文章发展。围绕核心优势业务,加速数字化布局,为更多企业提供适配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行业生态发展。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发现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达41.7万亿元,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数字金融用户规模达9.6亿人,占总人口的68.6%。
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发展仍存在难点痛点,实现数据自由流动和相互连通任重道远,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攻关仍需加强,硬件约束不容忽视,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如何将数据资源转变为金融资本成为重要课题。不久前,泉州数据集团获得了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授信,实现了当地企业数据资产融资授信“零”的突破,泉州数据集团成为福建首家数据资产入表的国有企业。
据介绍,泉州数据集团以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数据为基础,形成企业数据产品“泉数工采通数据集”,该数据产品已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以及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上市。光大银行泉州分行以“泉数工采通数据集”数据资产入表为切入点,于今年6月给予该集团融资授信额度。
“当前,数据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在深入挖掘产业需求的基础上,以相关数据资产为要素,创新开展基于数据资产未来收益权的质押融资新模式,做深做实数字金融大文章,更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副行长郑锦民说。
紧密融合产业链供应链
数字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紧密,尤其是与贸易新业态发展相向而行。企业与银行携手,创新数字金融方案,有助于实现从传统交易结算到高频高效的数字化交易场景的转变,实现降本增效。
“大宗商品全球流通,物流的支撑很关键。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需要集成与协同。”厦门象屿智运、屿链通数智总经理陈丽英介绍,厦门象屿目前依托自身物流优势,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自主研发构建了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通过货物资产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数字金融创新发展。
据介绍,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对企业货物流通和仓储进行智能化管控,能够更精准地评估货物价值,在畅通货物流通渠道的同时,让企业存货成为“看得见、控得住、能变现”的融资贷款有效质押物。
结合厦门象屿智慧物流发展需要,光大银行厦门分行通过提供定制化“屿链通”创新型科技供应链金融服务,满足象屿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供应链融资需求。目前对接供应链上下游客户超50户,累计获批授信客户18户,累计授信金额超7亿元。
当前,新的商业模式能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综合金融支持,风控也更多依托数字化平台的数据支持,越来越多的银行确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光大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黎明说,目前多数大型企业都在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上下游一体化,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银行而言,对接企业数字化的前期投入很大,但在商业模式上是可复制和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