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孙昌岳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11年。11年来,我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优化。11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携手破解制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6.94万亿元,同比增长6.2%。

规则标准“软联通”日益健全。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深化规则标准对接,持续健全完善“软联通”机制平台,在共建国家间架起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桥梁。11年来,我国已与69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113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建立“一带一路”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2263项,涵盖20多个领域、覆盖11个语种;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与28个经济体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协议,显著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暖意融融。共建国家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交往等,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目前,我国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融合,为全球发展提供人文支撑。

作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平台。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传统物流通道迸发蓬勃活力,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以中欧班列为例,累计开行超10万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越跑越快的中欧班列,助推我国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例证。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建立对接关系,加强产业合作,为其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稳定在10%左右,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进一步缩小。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在非洲,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先后通车运营,成为拉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国家纵深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乌兹别克斯坦,布斯坦灌溉渠道修复工程竣工通水,解决了10多万公顷农田灌溉难题。从激活共建国家发展动力的基建项目,到增进共建国家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共建“一带一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难题,为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作出贡献。

共赢是“一带一路”合作的生命力。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交通项目的全部实施,到2030年有望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说,共建“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它就像我们在中国吃饭的圆桌,在上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吃的菜。这就是‘一带一路’的美妙之处,它能够符合各国个性化的需求。”

2024-12-02 本报记者 孙昌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5249.html 1 <p>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