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集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吃干榨尽实现能效升级
一滴废浓海水经过工艺处理,摇身一变成为生产纯碱产品的原料;一种普通纯碱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华丽蜕变成高附加值的钠电池正极材料原料……在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一个个节能降耗、创新提效的生动案例铺就了企业在行业内的能效领跑之路。
“2021年以来,三友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管理上狠下功夫,使得企业发展动力持续强劲,不断迈上新台阶。”三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生说。
循环利用
走进三友集团宽敞明亮的产品展示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循环经济示意图。三友集团研发中心主任齐文玲告诉记者:“想要提升效能,靠的是集团独具特色的‘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模式。集团旗下企业互为上下游,在技术上紧密协作,在资源上高效综合利用,实现一条循环经济链条上结出百种瓜果。”
生产纯碱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石灰石,但石灰石不能直接参与生产,需经过破碎、煅烧,生成石灰乳,这个过程要消耗大量能源。三友集团氯碱公司的副产品电石渣浆是工业废物,直接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将电石渣浆替代石灰乳卖给三友集团纯碱公司,不仅省去了每年上亿元的治污费用,还可产生3500万元利润。而三友集团纯碱公司年利用200余万立方米电石渣浆,因为省去了煅烧环节,每年可减少焦炭用量7万吨,节约石灰石100万吨。
制碱的另一个重要原材料是原盐。三友集团纯碱公司每年生产纯碱产量达200余万吨,每吨纯碱需消耗原盐1.5吨左右。而且在制碱过程中,还需要用大量淡水溶解原盐,制成精盐水。
为了节约原盐和淡水,三友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创新研发出浓海水综合利用集成技术,搭建起一条50公里长的管道,从两家开展海水淡化项目的公司直接延伸至三友集团纯碱公司,架起循环利用的绿色桥梁。
“集团每年利用浓海水1300万立方米,节约原盐60万吨,节约淡水1000万立方米。”齐文玲说,通过这种企业内及企业间互为原料的链条式综合利用形式,集团全面构建起循环利用绿色体系,每年从中获取效益超7亿元。
创新创造
去年,三友集团电池级碳酸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钠电池产业属于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领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进军钠离子电池产业赛道的底气来自于企业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王春生说。
据了解,钠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构成,其中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决定着整个电池的储能性能。但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对各项指标的要求极为苛刻,杂质含量要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产品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
对此,三友集团研发人员选择迎难而上,最终成功掌握了电池级碳酸钠的6项关键核心技术,使16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钠电池正极材料要求。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为项目加快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项目将成为当地建设新型储能系统制造基地的重要支撑产业。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创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只有在这个方面敢于谋划、敢于投入,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王春生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三友集团持续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方面,集团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生产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2023年,集团与22家院校合作,共同谋划创新项目243项;研发投入达10.4亿元,同比增长34%;全年新增专利授权91项,累计达724项。
精细管理
随着全球行业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全球化纤、氯碱、有机硅等产业门类同时出现行业性亏损。这些门类对于三友集团来说基本都是企业的主导产品,占集团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集团能不能实现逆势突围,直接关系生存发展。
“越是行业形势出现波动,越要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从‘犄角旮旯’找措施、想办法、出实招,堵塞各个业务单元跑冒滴漏,全面提升挖潜的广度和深度。”王春生说。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实施深化价值创造,推进极限挖潜降本,三友集团通过全工序排查,累计制定各类挖潜措施500余项,进行挂牌督办落实。
三友集团安全生产中心主任耿国新说:“推进企业挖潜增效,关键在于堵住各种漏洞。比如,企业进行的一年一度产线停产大修,往年大概需要7天时间、六七千万元维修资金。通过堵漏,我们将大修分解成492个单元,逐一确定维修费用和时间,2000多名员工参与其中,不仅将费用压减至3365万元,还将工期由7天压缩至4天。”
通过多项举措,三友集团堵漏增收成效显著。2024年前7个月,集团实现增效3.5亿元,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能进步就等于倒退。”王春生说,“三友集团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坚持做到每天都要有进步,在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加强重点项目施工,为集团实现新的跨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