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
以人为本推动智能向善
10月30日,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上,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表示,当前全球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唯有主动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
今年7月至8月,新华社研究院课题组以中、英、法3种语言面向全球新闻媒体机构开展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94份,受访者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课题组还走访了重要国家主流媒体、科技公司与科研院所,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机遇与挑战、责任与使命开展调研,完成《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
从产能新驱动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聚合丰富信息来源,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多元观察视角。在内容生产和分发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效率、实现精准画像。
从体验新升级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播超越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空间、场景都能到达用户。
从业态新前景来看,数智化转型将推动传媒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传媒业态或将加速呈现万物媒介化、媒体平台化、产业数智化的新前景。
然而人工智能发展在赋能新闻媒体的同时,也催生出种种风险。一方面,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如更具灾难性的“无限量产”,更具迷惑性的“深度伪造”,更具隐蔽性的“仿真传播”;另一方面,技术滥用破坏舆论生态,如算法偏见诱导个体认知,机器水军操控社会舆论,智能武器加重信息对抗等。
如今,加强人工智能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23年10月中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包括“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基本原则,为解决人工智能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也作出了相应部署。
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时代浪潮下,世界各国媒体需要机遇共享、风险共担,为构筑开放、公正、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汇聚强大的媒体力量。
首先是立足善意使用,健全伦理规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媒体要以新闻真实性作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标准。要以新闻伦理驾驭工具理性,坚持新闻伦理,强化社会责任。要以规范机制保护数据隐私,确保用户信息在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得到充分保护。
其次是加快智能驱动,提升媒体价值。新闻媒体要构建人工智能支撑和驱动的生产传播体系、数据技术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效果反馈体系。打造媒体新质生产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
最后是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各国媒体应当共同致力于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智能鸿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享最新动态和知识成果,鼓励技术开源,探索人工智能媒体运用标准;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题,引导理性讨论,倡导共同价值,推动公众关注、认识和参与治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