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机制为国资创投松绑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已有多地探索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创投活动。10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提出省和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推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
业内人士分析,要真正通过容错机制的设计给国有资本“松绑”,让其以符合风险投资客观规律的方式参与市场,实现投资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有序开展业务
近几年,国有资本在创投市场上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中央企业有序开展了有关基金投资业务,充分利用基金资本聚集、决策灵活、风险分散的优势和特征,通过有效投资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局长王海琳表示,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对创业投资基金提出了差异化的支持政策。
从数据上看,国资LP(有限合伙人)依然是当前创投市场的出资主力。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LP认缴出资金额约5069亿元,其中政府资金认缴出资金额为2727亿元,占比53.8%,位居首位。政府机构及国资控股的机构LP出资金额占比为71.4%,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据悉,今年上半年共有233只政府引导基金,共出资392笔,合计金额1049.83亿元。从出资金额来看,省级引导基金出资金额最高,共469亿元,其次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共302亿元。从单笔出资来看,省级引导基金单笔出资金额最高为5.72亿元,县级引导基金单笔最高出资2.13亿元。
在政府引导基金中,今年上半年出资最多的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其将297亿元资金委托北京国有资本管理,投向北京国有资本管理的4只产业基金,分别助力北京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及机器人产业。
传统上,国有资本在投资中强调资本保值增值,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亏。因此,国有资本长久以来对错误的容忍度较低,这也导致其在面对高风险、高潜力项目时,投资决策往往过于谨慎。而且,国有资本在考核机制上也通常以保值增值为主要指标,这种考核导向进一步加剧了国资在风险投资中的保守倾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有资本肩负着公共资金的管理责任,对其安全性要求极高。面对可能的投资失败,相关管理人员不仅面临经济损失的风险,还可能面临行政和法律责任,缺乏容错机制进一步压制了其投资创新的积极性。
国有资本对于支持创新生态有巨大作用。如何让国资更敢投、更愿投?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建立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相对宽容的投资环境,才能让国资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资金,支持那些具有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激发创投活力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创投十七条”),这是继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份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在“创投十七条”中,国资的容错和免责机制被重点提及。在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方面提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在落实和完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方面提出,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田利辉表示,“创投十七条”从国家层面上确立了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必要性,对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要夯实创业投资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落实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举措,健全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市场活力。专家表示,要让国资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关键是自上而下给国资创投机构“松绑”。
招商证券研究所智库研究员林喜鹏在研报中分析,耐心资本是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体现,然而目前我国的耐心资本仍显不足,壮大耐心资本的后续政策或可从三个角度期待:一是支持国有资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长期资本支持科创企业的制度性保障,营造国有资本领投、各类社会资金跟投的氛围;二是围绕“耐心”构建评价体系,加快完善国有资本容亏容错机制,强化对中长期表现考核,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风险控制、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综合合理确定考核目标;三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破除阻碍中长期资本进入的制度性障碍,允许机构进行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
加速完善机制
今年以来,多地在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上明显加速。5月份,北京市东城区发布《东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2024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增了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明确引导基金不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安徽省出台《关于在国有资本投资科创企业审计中建立容错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意见围绕国有资本投资生命周期,明确了适用容错机制的3项基本条件。
7月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发布管理办法,将尽职免责明确写在管理办法中,并列出四大免责情况。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其中提出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亏损容忍的尺度,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容亏率从80%到30%进行设置,市场化基金的容亏率设置为20%。
8月份,《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公布。其中,除了提到“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外,还明确提出“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专家表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一直以来都是国资的红线,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考核导向,减轻了国有资本在投资决策中的顾虑。
9月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设立方案》,方案中涉及“尽职免责及容错机制”内容引发行业高度关注;重庆市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将“发挥政府出资和国资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湖北省国资委印发《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细化、具体化容错免责情形,建立容错免责“1+N”工作体系。
专家表示,容错机制亟待尽快落地与完善,让国有资本投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国资委将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放宽规模限制、提高出资比例、注重整体业绩和长期回报考核、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等方面,给予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更大支持。”王海琳表示,国资委也将指导中央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相关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