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百年船厂浮沉记

□ 刘 畅

近日,一则消息震动了全球造船业:具有163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造船企业哈兰—沃尔夫宣布破产。这家曾经因建造泰坦尼克号而名声大噪的企业,终究还是如它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一样,悲伤地沉没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哈兰—沃尔夫的破产,不仅代表了一家企业的终结,更反映出英国造船业亟需深刻变革。

哈兰—沃尔夫创建于1861年,总部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拥有悠久的造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泰坦尼克号于1909年开始建造,1912年建成。同年4月,其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出发驶往纽约,在航行4天后,不幸撞上了大西洋中央的一座冰山。两个半小时后,这艘豪华邮轮彻底消失在冰冷的海水中,从一代传奇变成了许多人伤痛的记忆。

虽然泰坦尼克号首航即沉没,但这艘在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邮轮”至今仍没有被世人遗忘。连带着,负责其建造工作的哈兰—沃尔夫造船厂也被公众所熟知。

其实,哈兰—沃尔夫并不只有泰坦尼克号这一举世瞩目的作品,该造船厂还建造了许多著名的船舶,其中包括与前者几乎同时期诞生的两艘万吨级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沉没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尼克号被英国军方征用,并得到了英军的充分认可。这也使得哈兰—沃尔夫在一战后一度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占据了全球造船业的“半壁江山”。业内人士曾形容,当时的英国根本就是个“造船业支撑起的国家”。同一时期,哈兰—沃尔夫也爆发出惊人的生产能力,先后为英国海军建造了6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以及130多艘其他海军舰艇,修理的各种船舶更是数以万计。其中,著名的英国轻型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就是由哈兰—沃尔夫建造的。这一时期也是哈兰—沃尔夫的鼎盛时期,其巅峰时期员工曾达到3.5万人。

然而,这样的繁荣没能持续很久。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濒临崩溃,城市亟待重建,社会秩序也陷入混乱。作为英国支柱产业的造船业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开始挤压英国造船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的造船厂凭借更新的技术、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经营策略后来者居上。相比之下,以“老派”著称的哈兰—沃尔夫逐渐开始跟不上脚步。

除外部压力外,哈兰—沃尔夫自身也存在不少痛点,其中又以内部管理问题最为突出。和大多数老牌企业一样,二战之后的哈兰—沃尔夫也陷入管理层级过多、部门权责交叉以及决策效率较低等问题。尽管其管理层曾多次尝试改革,但始终无法改变企业运行管理机制。这一问题甚至一直延续到企业破产之前。

最近几年,哈兰—沃尔夫在经营决策、资金运作等方面多次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公司在2019年就曾因无法获得新资金而宣告破产,好在英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司InfraStrata及时出手将其收购,才使其免于关闭。但此后几年,公司依旧处于严重经营亏损状态。统计显示,2022年,公司亏损2470万英镑,2023年亏损5850万英镑。截至今年7月,公司仅剩约1600名员工。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此前,哈兰—沃尔夫曾向英国政府寻求2亿英镑的财政援助,但遭到了拒绝。这也成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在沉重债务负担和低迷市场环境的双重打击下,哈兰—沃尔夫不得不再次宣布破产。

哈兰—沃尔夫的破产对英国造船业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作为曾经的世界造船强国,英国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英国造船业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新兴造船国家相比,英国劳动力成本较高,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机制也存在明显问题,英国造船业亟待整体转型升级。

就此,业界梳理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技术创新。目前,英国造船业依旧主要沿用传统的技术谱系,这些技术虽然能够保证船舶质量,但在效率上劣势明显。当务之急是引进智能化工业技术,并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第二,市场拓展。多年来,英国造船企业早已习惯于“坐等订单”,即便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企业依旧没能转变思维。针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尽快转变心态,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市场,以扩大销售渠道,增加订单来源。

第三,当行业需要整体转型时,政府不能缺位。专家建议英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造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扶持,帮助企业迈过当前这道“最难的坎”。

当然,这些举措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英国造船业重新“乘风破浪”。

2024-10-13 □ 刘 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2583.html 1 <p> 百年船厂浮沉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