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建成共富工坊1527家——

探索致富新模式

本报记者 李 景

最新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共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527家,链接企业1259家,吸纳从业人员4.79万人。

当前,台州市以“工坊提级、农民提能、增收提效,推动党建领富、产业促富、乡村共富”为重点,推进共富工坊“三提三富”行动,放大“强村、富民、惠企”综合效应。截至目前,台州全市共富工坊发放工资总额超14亿元,帮助入驻企业降低用工成本13.7%,带动村集体增收达2.45亿元。

以区域公用品牌赋能共富工坊,是台州推动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白水洋豆腐”为区域公用品牌,临海市白水洋镇豆腐共富工坊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制定集体商标授权机制,推动当地豆腐产业走上标准化发展之路。

“欢迎大家来到章安优选直播间,今天我们推荐的好物是……”近日,在台州丝绸城“彩虹驿站——共富直播间”,杨梅、贡姜、生态大米等“章安优品”纷纷出现在网上的直播间里。

作为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千村提升”工程的代表,椒江区章安街道近年来指导村级党组织深挖优势资源,将传统产业与共富工坊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富民强村。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共富工坊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面统筹各方资源助力共富工坊建设管理。”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葛友慧介绍,3年来,台州共富工坊不断探索致富新模式,现已发展成“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六大类型。

台州将共富工坊纳入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实施“红链强村、项目兴村”计划,强化“村村”“村企”“企企”合作,把企业的用工需求、培训资源、设备资源直接链接到村,推动共富工坊壮大和市场拓展。比如,临海市牵头户外休闲用品、彩灯等6个支柱产业的4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共富工坊企业党建联建,全面整合产业链订单、技术、物流等资源,有效破解了工坊订单不足、用工分散等问题。

去年10月,台州出台全国首部共富工坊建设地方性法规,今年又制定共富工坊“安全规范”“增技增收”“利益联结”3个专项工作指引,旨在构建覆盖共富工坊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共富工坊成为致富增收的“大引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富民一方先要“赋民以方”。共富工坊在升级迭代中蹚出新路,人才是关键,要让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技能创富平台,就需要全面拓宽人才培养路径。

临海市尤溪镇“尤口福”共富工坊将小班制培训放在田间,将兴农需求融入课程设计;黄岩区高桥街道“米面小镇”共富工坊开设米面制品现代生产课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路桥区蓬街镇“红旗粮仓”巾帼共富工坊让非遗手工技艺走入村民生活……

以临海市共富工坊企业联盟的发起者浙江永强集团为例,自2022年起,该集团就带着上下游企业一起参与共富工坊建设,坚持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除指派专人进驻工坊进行技术指导外,还不定期开设线上教学培训指导,让共富工坊成为集团的紧密“合伙人”。

目前,台州积极引导企业将有一定技术门槛、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共富工坊,并由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管理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入坊教学”“入坊实践”,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打通职业成长、技能创富通道,从而让一座座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技能创富平台,实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的蝶变。

如今,共富工坊正成为暖心之坊、爱民之坊。针对村庄妇女、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台州全面落实党员“一对一”联系服务,推动技能送上门、就业送到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下一步,一系列全方位暖心服务还将在台州各地共富工坊不断解锁,“来工坊找工作”“来工坊学知识”等内容将为台州的共富工坊添动能强保障。

2024-10-13 本报记者 李 景

浙江台州建成共富工坊1527家——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2565.html 1 <p> 探索致富新模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