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推动城市更新加快绿色转型
近年来,德国大规模推进城市更新战略,城市功能日趋合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公共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柏林:倡导因地制宜
柏林的绿色转型不急于对城市发展做精细的规划,而是因地制宜,以完善的营商环境、流畅便捷的生活体验、绿色宜人的居住条件等优势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和创业公司入驻。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绿色规划的过程中,柏林注重采取先小规模试点应用,再大范围推广的行动模式,以提升绿色规划的整体效果。
以柏林“欧瑞府”绿色低碳智慧园区为例,该园区前身是一座废弃多年的煤气站,2008年前后被私人资本买下,改建成为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高科技示范园区。整片区域通过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发电供热,提供给其中的办公大楼、住宅、餐厅、会议中心、学校、研究所等使用。
除了历史保护建筑外,园区内的所有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被动式建造方法,使得每平方米建筑能耗降低至90千瓦时/年。在此基础上,园区还建设了由1.4万个传感器、1000多个数据点组成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对所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和高效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市政府针对园区内部的创新实验设有专门的资助经费,但并不提供给整个科技园区,而是向所有企业和研究机构开放,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请,从而推动构建良性的产学研协作生态系统。
汉堡:利用额外热能
在汉堡,为提高城市东部博尔西格大街垃圾回收厂的设备效率,以每年减少数千吨二氧化碳排放,汉堡环境、气候保护、能源和农业部与汉堡市政府和汉堡供暖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额外热能利用”项目。该项目是北德真实实验室计划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冷烟气来提供额外的热能,所产生的热量将直接传输至汉堡市区域供暖网络以及蒂芙施达克热电联产厂。
“额外热能利用”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此后将为汉堡供暖公司的电网提供约35万兆瓦时/年的额外热量,每年可减少10.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项目不仅推进了蒂芙施达克热电联产厂的煤炭淘汰工作,还在最迟于2030年完全淘汰煤炭使用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为实现汉堡的气候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德真实实验室项目是2021年4月启动的联合创新项目,旨在测试实现气候中和的新方法,以便在2035年之前将北德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5%。项目期间计划实施的项目每年可减少35万至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波恩:细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根据联合国“2030议程”中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德国城市事务研究所与多家机构合作成立工作组,为德国城市制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以及支持地方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的其他工具。
作为德国国际政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职能中心,波恩市致力于通过可持续发展新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波恩市将其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6个模块专题领域内的46项指标,用以评估当地在交通、能源气候、自然资源、工作和经济、社会参与等领域发展现状。
清洁空气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波恩的政治议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与其他几个德国城市一样,波恩正在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水平,以符合欧洲标准。由于波恩人口不断增长,加之通勤客流量大等原因,该市的机动车交通流量一直居高不下,减排工作尤其具有挑战性。房租上涨是波恩市另一项广受关注的议题。由于波恩市希望保持绿地面积完整,其一半面积土地是受保护的绿地。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实现经济适用房和绿地之间的权衡,是当地社区面临的具体挑战。
波恩市的经验表明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各项目标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层面联系起来,同时防止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海德堡:推出“近零能耗建筑”
根据德国《节能法》要求,2021年起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2050年所有存量建筑改造成近零能耗建筑。根据欧盟《建筑能效指令》,“近零能耗建筑”意味着建筑物具有非常高的能效水平,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能耗几乎为零或非常低,而这部分能源中的很大一部分应由建筑自身或附近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提供。采用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和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是德国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技术路线。
海德堡“列车新城”毗邻海德堡市中心,占地面积116公顷,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开发项目之一,也是欧洲地区已建成的最大规模被动房居住区。新城内建筑严格按照被动式房屋节能标准建造(即取暖空调达到零能源消耗)。与传统的住宅建筑相比,采用这种设计的建筑所需的能源要少50%至80%。
“列车新城”通过以木材为动力的热电联产厂,利用100%可再生能源提供区域供热。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地区所有住户都安装了智能电表,这些电表能不断更新能源消耗情况和产生的费用。海德堡市还为“列车新城”的所有居民、投资者和规划者制定了节能规划概念,以提高该区的能源效率。这一概念既适用于建设规划,也适用于后续使用。